家中老人去世後,不要做三件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過去有句老話講「家有故老勿為三事。」就是說家中如果有老人去世,有三件事不能做,否則會讓家運衰敗。您知道勿為三事是什麼嗎?
曾子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慎終追遠是孝的重要體現,要慎重的對待父母的喪事,並追念祖輩先賢,所以傳統的喪葬文化都比較隆重,子女都希望能給去世的父母風光厚葬,因為這也是盡孝的一種體現。古人對喪葬的重視,除了孝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運,比如對墓葬的堪輿,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保佑後世子孫興旺發達。
第一件是兒女爭家產
其實這件事在生活中很常見,就是老人去世以後,兒女為了爭家產,鬧得連親情都不顧,有的甚至對簿公堂反目成仇,其實有這樣一句話「兒女若無用,留財有何用?」
像這種為了家產,連血肉親情都可以不要的子女,父母還不如不留東西給他們,換句話講,看到自己的骨肉反目成仇,父母的在天之靈恐怕也不會保佑他們。為了爭家產撕破臉,這樣的家庭遲早會走向敗落。
第二件就是守喪未完縱情享樂
過去有服喪和守喪的講究,親人去世以後子女要守孝3年,守孝期間不可以穿紅戴綠,更不能吃喝享樂。父母去世為什麼要守孝3年?因為孩子生下來得抱3年之久,才能夠離開父母的懷抱。
古人守孝3年的規矩看似迂腐,實則合情合理。其實,小時候父母把我們抱在手上,何止抱了3年,倘若父母去世,子女就縱情聲色,豈不是不仁不義?所以守喪未完縱情享樂,這其實也是家庭衰敗的開始。
第三件是家風出現很大的轉變
孔子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古時候的家庭都是由父親做主,子女要守規矩,一言一行受到父親的管教和約束,父親去世以後,做兒女的依舊可以遵循父親的教誨,能夠對那些好的家風、家訓一以貫之,持之以恆,那就是堅守孝道,值得稱讚。
如果父母去世,兒女失去了約束,開始不守規矩,家中子女不能夠延續良好的家風、家訓,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個家庭一定會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