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台海軍演(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網路)
【看中國2023年4月15日訊】今年4月眾所矚目的蔡總統赴美行程結束後,中國旋即啟動「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若從軍事層面觀察,相較於去年裴洛西來臺後啟動的演訓內容較為收斂,載臺僅海空齊發,雖於東海岸出現戰力尚未成熟的山東號,但未見實體導彈威懾周邊海域。軍事上出奇收斂的背後,除了顧及介入調停烏俄戰爭的角色,更是為進一步試探美國主要盟邦對臺灣問題的關切程度反過來從臺灣的角度來看,未嘗不是辨別誰是真朋友的機會。
先驗證軍事能力後弱化友臺能量
由於大多數的科目以及規模都在去年八月的演訓中進行基礎架構的驗證,本次演訓在軍事層面上便能以資訊科技進行虛實交替的模擬,故此軍事層面的功能性未如前次重要。然而,蔡總統赴美時逢歐亞各國領袖陸續訪中,臺灣亦有國民黨夏立言與前總統馬英九前往,此時採取強硬的軍事姿態反而有損自身立場,特別是王滬寧甫任對臺工作二把手,更重視如何分化友臺勢力,進而弱化各國友臺勢力的能量。
以歐洲而言,我國新任國安局長蔡明彥為歐洲研究權威,兼具理論與實務的頂層能力,邀請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並且表達對臺灣不友善的言論,不只能分化歐洲主要國家的友臺力度,更能削減我國的國安核心團隊的士氣。馬克宏訪中行程結束後才啟動演訓,顧及馬克宏來訪的面子,且同時讓歐盟執委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難堪,直接否定其「反對單方面武力改變臺灣現況」的立場,加深歐盟主要領導人之間對臺灣議題重要性的分歧。
演訓施壓西南諸島壓迫日本意志
對日本而言,此次中國演訓路線直取日本西南諸島的海上要衝,山東艦行經宮古島鄰近海域並穿越第一島鏈,對日本的壓力不亞於前次導彈進入專屬經濟區(Exclusive Economic Zone)。去年八月後,日本便積極籌畫西南諸島防務,除新設立130座彈藥庫,更在今年3月16日宣布進駐陸上自衛隊的反艦及防空飛彈部隊於石垣島。在中國公布演訓前的4月6日,日本發生陸上自衛隊UH-60JA直升機墜毀事故,由於機上載有阪本雄一陸將(相當於中將)考察宮古島周邊防務,顯見日本隊於西南諸島防務的重視,以及對臺灣東部海域的關切。
中國軍演的最後一天與更與「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機制」撞期,更形成一石二鳥的局面。由於日本先有折將事故,後有山東艦穿越第一島鏈,釣魚臺及鄰近爭議海域更暴露在中國艦隊的迂迴範圍,日本西南諸島與臺灣同樣面對可能被分割孤立的局面。對臺收斂軍事強度的背後,實為測試日本的防衛能量與意志,只要能阻絕日本介入的意志,中國對臺發動軍事行動便能免除「美日安保」的隱患。
中國演訓亦指向美菲演習
臺灣南面的菲律賓同樣也在中國的關注範圍。基於2014年的簽署的《強化防衛合作協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菲律賓於上週公布四個新的基地開放予美軍使用,有助於監控中國在南海和臺灣周圍的活動,從而串聯美國從韓國、日本到澳大利亞的島鏈防線。其中位於卡加延省(Cagayan)和呂三描禮士省(Zambales)的基地分別監控巴士海峽和南海。
雖然菲律賓表示不會用於攻擊行動,但是美菲史上最大規模軍演於4月11日啟動,預計將有1.76萬名士兵參與。如果中國安排演訓的時程有考量美菲的肩併肩演習(Balikatan),此次的環臺演訓就不是一個只針對臺灣的孤立事件,而是通盤考量美國從日本到菲律賓的第一島鏈情勢。反過來看,蔡總統赴美行程落在美日菲各國的重要安全期程之間也不是巧合,而是基於美國整體印太戰略的安排,使得中國不得不收斂軍事行動的強度。
外交利誘與內部分化並行
雖然歐洲並非台海問題的接鄰地區,但是透過對臺軍演試探誰是「一個中國」的支持者,並且能取得中國的「關係升級禮包」,較為友臺且面對俄羅斯的東歐國家,卻看不到中國調停烏俄戰爭的友善條件。鄰近臺灣的日本與菲律賓在美國的整合下將防務範圍逐漸靠攏臺灣,未來也將更可能被納入中國以臺灣為名的演訓範疇內持續試探。
2022年11月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表達反對邊野古興建新的美軍陸戰隊基地,更與反戰團體表達不願沖繩成為戰場。未來中國恐將持續以臺灣為名,實則恫嚇周圍的軍演模式造成日本和菲律賓增設防務的阻礙,成為以「軍事為後盾,灰色地帶衝突為先」的間接壓迫,破壞美國與盟邦護臺的意志。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