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交轉向「雙重承認」?朝野多方熱議(圖)

發表:2023-03-28 13: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華民國國旗 台灣國旗
台灣是否可能推動外交「雙重承認」引發熱議。(圖片來源:總統府)

【看中國2023年3月28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臺灣宏都拉斯斷交外交部長吳釗燮拋出,有關跟其他非邦交國的交往,不排除任何狀況。臺灣外交政策是否可能轉向「雙重承認」?引起多方討論。

臺灣與宏都拉斯26日正式結束82年邦交,友邦數量縮減到13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未來是否可能推動「雙重承認」,他說只要有國家希望與臺灣強化關係,「我們都不排除」。

吳釗燮表示,中國對臺灣的外交打壓,是打壓臺灣在國際上的正常參與,「不限於一個政黨或一個人,而是國家面對的問題」;面對此種狀況,我方更應思考如何擴大國際空間。

吳釗燮說,對外關係有很多層面,外交部將會持續努力擴大國際空間,尤其在理念相近國家方面會花更多功夫。

據瞭解,雙重承認指的是第三國在兩個互不承認政權的國家,同時設立大使館,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最佳範例就是位於亞洲的南北韓。

中央社報導稱,針對上述議題,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28日)表示,國家整體利益要放在第一位,臺灣會和所有理念相近、堅持民主價值的國家同行;近年來美、日,歐盟以及友邦,均明確表達支持臺灣,他們認為「保護臺灣也是保護全世界的民主陣營」。

鄭文燦希望民眾在國家困難時刻,一起思考臺灣應走什麼方向;他強調「與世界民主國家同行,是我們最大的安全保障」。

公視新聞報導稱,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我們都樂於接受「雙重承認」,也會揚棄過去那種漢賊不兩立的外交策略。」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則說,「要做到雙重承認是有它的困難度,因為這涉及到兩個中國以及一中一臺的問題。」江啟臣也呼籲美國和日本可以考慮跟臺灣復交。

雙重承認是妙招

前國大代表黃澎孝2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雙重承認」這招實在太妙!必讓中國付出多重代價。宏都拉斯外交轉向完全是中國「金錢外交」大撒幣結果。早已見怪不怪。與宏國斷交不影響臺灣事實存在,反而每年省數億美金。「中國千萬不要有『床頭金盡』的一天」。

黃澎孝說,看到宏都拉斯到口「肥肉」,還有一大堆亞非拉家難免傚尤跟進,卻苦無「藉口」向中共「開口」。臺灣外交部「貼心」提出「雙重承認」主張,也就是:「中共的邦交國,只要響應臺灣雙重承認呼聲,就會得到中共貴似黃金般的友誼回應」。

尤其宏都拉斯例子,正在告示中共友邦們,「臺灣牌」含金量已上漲到60億美金起跳了,這意味著財政日益拮据的中共,未來「外交維穩」經費將大幅度增加。

黃澎孝指出,中共友邦若提「雙重承認」要求,必讓習近平陷入當年蔣介石困境:要不要繼續堅持「漢賊不兩立」的「一中原則」?或是在外交政策上,繼續使盡洪荒之力,非讓臺灣的邦交國一個不剩的「動態清零」下去?

他說,更讓中共鬧心的是「雙重承認」原是美中建交談判時美國國務卿範錫Cyrus Roberts Vance試圖提的腹案。現今美國再提,中國是否與美國絕交?再如果歐盟、日澳等國跟進,中國是否也要與大半個世界絕交?

黃澎孝指出,中國與俄國總統普京共同發表所謂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不啻是公開締結「邪惡軸心」夯實後全球化新冷戰格局。從此自由民主國家思考,對待「中華民國臺灣」態度,是恢復「老朋友」中華民國臺灣承認?還是去承認一個「創新」的福爾摩沙共和國臺灣?

雙重承認辭典

據自由時報報導,「雙重承認」指的是兩岸現狀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統治,第三國可以分別承認。1971年,美國曾勸國民黨政府考慮雙重承認,但蔣介石堅持漢賊不兩立,堅持退出聯合國。

李登輝政府時期推動務實外交,主張特殊國與國關係,希望在國際社會上營造雙重承認;1989年,臺灣與格瑞納達建交時,未要求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就被視為臺灣首度測試「雙重承認」的可能性。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仍堅持要求第三國必須和臺灣斷交,才能與中國建交。民進黨政府則持兩岸互不隸屬立場,只要能強化民主臺灣的外交空間,歡迎國際同時與兩岸往來、甚至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