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點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年輕人佔比接近50%。示意圖。(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3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近日,中國互聯網流傳一個段子:「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做題和作弊之間,年輕人選擇了做法;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對此,有網友慨嘆,年輕人愛到寺廟上香,「這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愈來愈少,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愈來愈小」。
據澎湃新聞報導,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點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年輕人佔比接近50%,相較於2019年,網絡各大社群平台「寺廟」的搜索量也增加了368倍。報導指出,如今拜神上香的年輕人會不惜高價,購買不同的佛珠手繩,甚至到不同寺廟求神問卜。
大陸《新週刊》也報導,從搜索熱度來看,近期關注度較高的寺廟景區分別是杭州靈隱寺、普陀山風景區、寒山寺、雍和宮、佛光寺、白馬寺、大雁塔、雞鳴寺、少林寺、布達拉宮等地。
事實上,去寺廟旅遊早於去年就在年輕人當中流行。去年10月,微信公眾號「ONE文藝生活」就刊登了一篇題為<上不了岸的年輕人,都在沉迷上香>的文章。文章指去年「十一」長假期間,北京戒台寺一路望去全是年輕人,並稱在中國網絡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發布關於寺廟的帖文,已成為一種流量入口。
所謂「上岸」,意指考上研究所或公務人員,或是成功達成目標。
對此,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的《新京報》21日還發表評論文章,批評年輕人不應該「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並說教式地指稱年輕人若將生活希望寄託在神佛之上,顯然是「走偏了」。
文章發表後立即引發爭議,當天還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有網友批評該文以偏概全地將「上香」和「不上課不上進」劃上等號,將許願行為上升到「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託在神佛之上」。也有觀點認為,年輕人愛到寺廟上香「這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少,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小。」
近年來,中國大陸社會競爭激烈、經濟不佳而導致的年輕人心理狀態,引發外界關注。繼「內捲」和「躺平」後,近期網絡社群又興起「孔乙己文學」,年輕人借用魯迅小說《吶喊》中人物「孔乙己」自嘲調侃自己寒窗苦讀多年,卻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由於「孔乙己文學」風潮的背後,反映中國年輕人對現狀的不滿情緒,因此已經引發中共當局注意,包括共青團中央和中央電視台相繼發表評論,試圖帶風向導回「正能量」,卻引發大批網友怒轟官方根本搞不清楚「脫不下的孔乙己長衫」是什麼,強調年輕人不是不願意工作,而是就業情況太差,找不到好的工作。
自由亞洲電臺本月初報導,中國實施清零政策3年來,有數百萬家企業倒閉,大量外資撤離中國。
今年2月底,網絡也曾流傳多段現場招工視頻,顯示浙江嘉興一家材料工廠招聘20名員工,有300多人在嚴寒中冒雨排隊面試;四川成都一家電子廠門口天不亮就排起長隊,300個工位名額引來上千人哄搶;河南一位勞務中介僅需一名員工,結果卻被數十名應聘的人團團圍住;廣東深圳一家電子廠招工的需求和競爭崗位的務工者比例是1:5,職位供不應求等等。
根據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076萬,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創歷史新高。今年1至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6%,但16至24歲的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18.1%。許多大學畢業生不禁抱怨工作難找且薪資下降,高學歷被迫低就的實例更是層出不窮,愈來愈「內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