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馮‧門采爾油畫〈腓特烈大帝在無憂宮演奏長笛〉局部,吹笛者為腓特烈大帝,彈琴者為巴赫。(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德國作曲家、演奏家巴赫(1685〜1750),是西方音樂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一生創作了800多首樂曲,大部分為宗教音樂,因而有「音樂聖經」之稱。
巴赫的音樂充滿著鼓舞人們奮發向上的正面能量,所創作的作品也因而成為世界文化的瑰寶。
音樂小神童
音樂世家巴赫家族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巴赫從小就在充滿虔誠信仰和浪漫生活的氛圍裡長大,長大後的他將一生奉獻給音樂和宗教。
很小的時候,巴赫的爸爸教他拉小提琴,快10歲時,疼愛他的父母親就相繼去世,由大哥撫養他。
巴赫的大哥是教堂的管風琴師,據說大哥藏有當時最著名的德國管風琴暨作曲家佛洛貝格、克爾等人的樂譜,巴赫幾次想看,卻都遭到拒絕,他於是等家人熟睡後爬起來,藉著月光,把樂譜抄下來。
生活的不幸常反映在巴赫的作品中,但他不以多愁善感或萎靡不振的方式,而是悲憫憐惜,為喪親失友者療傷止痛,為哀慟的母親、失怙的孤兒催眠,以旋律交織的和聲撫慰眾生,沁人肺腑。
不是小溪 是音樂大海
巴赫的音樂深為後世所推崇,並列為經典,主要原因在於巴赫的音樂既深具古典音樂的內涵又兼具現代感。
「古典」是指巴赫的音樂結構嚴謹、表達內斂、音樂的內涵豐富,而且作品擁有多樣性與創意性,令人百聽不厭;「現代感」則是指其作品具有新鮮、活潑、靈動的特質,既高貴、典雅,又充滿生命力。
貝多芬第一次看到了巴赫的作品時就直呼:「他不是小溪,巴赫是大海!」原來德文的巴赫「Bach」是小溪的意思,一語道盡了貝多芬對巴赫音樂才華的賞識和讚嘆。
音樂的意義在於對神的感恩
巴赫的音樂表達最多的是對神的信仰和表現世界和諧存在的意義。他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神恩賜的,音樂也是神賜予的聖物,因此音樂是與神對話,通往天堂的雲梯,音樂的意義在於對神的讚美和感恩。
例如聖誕期間,在德國,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聖誕樂曲——〈聖誕神曲〉即為其中之一。「神曲」大都以基督教的故事為題材,多取自《聖經》,並組合各種樂曲,具有豐富的描述力。
黑夜中鼓舞人們的曙光
巴赫坎坷的人生際遇不但沒有將他擊垮,反而提升了他樂曲的境界,這或許源自於他那不可撼動的信仰力量。即使表現壓抑、悲傷的氣氛,巴赫的音樂裡都蘊含著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堅忍剛毅的精神,宛如黑夜中的一道曙光,鼓舞著人們勇往直前,既悲天憫人又氣魄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