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鬥,老年戒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生在世,不同時期總會面臨不同的誘惑。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我們要懂得節制自己,避免沉溺於慾望其中。而在這方面,古人也為我們留下珍惜的智慧與教誨。
在《論語·季氏第十六》中,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認為,君子一生中要隨時自我節制,尤其在少年、中年、老年時,都有要注意的重點:年少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色慾;壯年時,血氣方剛,要戒與人爭鬥;到老年時,血氣已經衰弱,因而要戒貪慾。
少年戒色
每個人身處花花世界中,難免會有各種慾望,例如有人愛財,有人好色,有人喜歡美食等等,都是慾望的表現。而古人始終堅信,慾望的滿足雖然能為人帶來莫大的快樂,但過度放縱,就會對身心造成傷害,有損健康和壽命。
尤其是少年時期,血氣薄弱,筋骨未強。過度的縱情聲色,不加克制,沉迷慾望,容易損害身體,日後必然百病叢生,還會造成精神頹喪,加重心理負擔。
《壽康寶鑒》有句格言:「色是少年第一關。此關打不過。任他高才絕學。都無受用。」
所以,為了健康著想,少年人不要千萬不要貪圖美色。
中年戒鬥
人這一生,最怕的就是事事都想爭一爭,件件都想鬥一鬥。凡事都要爭個輸贏,論個對錯,不肯退後一步,低人一頭。爭來爭去,鬥來鬥去,才發現,最後輸的是自己,錯的是自己,兩手空空的也是自己。
曾國藩說:「不與君子鬥名,不與小人鬥利,不與天地鬥巧。」
到了中年後,一個人的筋骨體格已經定型,也是人生中最強壯的時候。這時候的人,心裏都有一股衝勁,平時更難忍受半點委屈,稍不注意就可能大動肝火,甚至大打出手。
但好鬥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尤其當今社會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衝動的後果,有些人可能僅因為吃個飯、喝個酒所造成的口角便大打出手,造成身體受傷,甚至死亡的悲劇。當然除了這種肢體上的爭鬥,有時職場的爭鬥,更是沒完沒了。
事後想想,這類衝動大可不必,因為往往無法解決問題。畢竟對大多數中年人而言,早已成家立業。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幸福安穩永遠是第一位的。
中年戒鬥,戒的是事事不平的鬥氣,養的是心平氣和,溫潤處事的君子端方。
凡事要做到恰好,留一分退路給自己,留三分顏面給他人。
君子有三戒。(繪圖:志清/看中國)
老年戒得
很多人會覺得年齡越大,心裏慾望就越少,年輕時什麼都想要,畢竟金錢、權利、地位都極其誘人,但老年人似乎對這些事就不那麼感興趣了。
當然有些老年人看得開,覺得大半輩子都過去了,再追求這些身外之物也沒意義。可偏偏有些老年人的想法卻恰恰相反,年紀越大越貪心,什麼都想擁有。甚至有時只是為了爭搶商場優惠這種蠅頭小利,但搶不到的話,反而還氣急攻心,傷了自己。
這些也都是老年人貪慾的常見表現,不但會對社會道德造成負面影響,自身可能也會晚節不保。
少年戒色,中年戒鬥,老年戒得。在「色」、「鬥」、「得」三者當中,你認為哪個最難戒掉?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