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多不相信地獄的真實存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臺灣臺南麻豆區的代天府於1979年斥資近億元打造「十八層地獄」,恐怖寫實的劇場設計用意在闡述「有惡必罰」的輪迴觀。
臺灣臺南市麻豆區的代天府主祀五府千歲,因分香的宮廟眾多,又稱「五府千歲總廟」。寺廟後苑橫亙著一條五彩巨龍,身長54公尺,高38公尺,內寬5公尺,裡頭設有地獄場景,教化意味濃厚。
十殿閻王 八重大地獄
廟方為了警示世人有惡必罰的道理,斥資近億元在巨龍體內打造「十八層地獄」。地獄設計成劇場形式,只要感應到有人經過,就會自動表演審判與行刑過程;活動的人偶,陰森的音效和駭人的布景,多次驚嚇著參觀的民眾。
地獄信仰早在唐代就極為盛行,十殿閻王掌管的八重大地獄便是我們常說的十八層地獄,最早記載於唐代沙門藏川編撰的《十王經》。到了北宋,遼邦人淡癡道人以親身入冥府的方式著作《玉歷寶鈔》,成為日後家喻戶曉的經典,臺灣人對於十殿閻王的概念便是源自於此。
十殿閻王的名稱依序是秦廣王、宋帝王、楚江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及轉輪王。相傳古印度的毘沙國有十個兄弟、十八個大臣和百萬雄兵,一日出戰鄰國維陀如生王時,發誓若戰敗願作地獄之王,結果戰敗亡國。十個兄弟成為十殿閻王,十八個大臣成為十八獄主,百萬雄兵成為陰府鬼卒,這是十殿閻王最典型的傳說。
地獄首殿秦廣王,「專司人間壽夭生死冊籍,統管幽冥吉凶。」(《玉歷寶鈔》)此殿設有孽鏡台,可照出亡者原來面目,凡功過兩平者,送往第十殿發放投生人間;若是惡多善少者,依據罪業之深重押送至各殿受刑。
首殿負責初審人一生之善惡,最後一殿(第十殿)轉輪王則實行最後審判,將「各殿押解到的鬼魂.分別核定其福業大小,發往四大部洲轉生,投胎為男女壽妖富貴貧賤之家。」(《玉歷寶鈔》)即已在前幾殿受過酷刑的亡魂將在此處決定來世的去處。
本殿有六道轉生門,分別是公侯將相門,投胎轉世為婦女或仕人;士農工商門,轉世為一般老百姓;胎生門,轉世為胎生獸類動物;卵生門,轉世為卵生禽類動物;化生門,轉世為昆蟲動物;濕生門,轉世為水生動物。即將投胎的亡魂必須前往孟婆亭,飲下孟婆給的「醧忘湯」,忘記前生一切事,自墮入六道輪迴。
感受造業的下場
除了第一殿和第十殿外,其他的殿中有許多殘酷的刑罰,比如:寒冰池、油鍋(受皮膚炸煮之苦)、虎剪(腰斬)、血池(婦女專屬地獄)、刀山(穿腸破肚)、銅柱(燒燙之苦)、劍樹、大秤(測身口業之輕重)、鋸解、牛坑……其他還有石磨、拷訊、枷刑、抽腸、割舌、射箭等刑罰。
透過文字不足以感受造業的下場,您若有機緣來到臺灣,可以到麻豆區的代天府體驗栩栩如生的十八層地獄景象,接受一次震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