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為甚麽要編排這8個「樣板戲」?(組圖)


江青用樣板戲給民眾洗腦。
江青用「樣板戲」給民眾洗腦,煽動仇恨。(網路圖片)

樣板戲」的全稱是「革命樣板戲」,開始謀劃的時間是1964年,比「文化大革命」早兩年,其實是「文化大革命」的序曲;「樣板戲」的發起人與策劃者是「文化大革命」的旗手江青。「革命樣板戲」的意義在於藉助權力徹底革除傳統京戲的廣泛影響,還在於為文化領域的「革命」、「造反」、殺人掠奪,作潛移默化的引導。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達了《五・一六通知》,正式拉開了文革的序幕,剛剛完成《紀要》的江青,此刻居於異常顯要的地位。在《五・一六通知》中,有這麼一段話:「撤消原來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及其辦事機構,重新設立文化革命小組,隸屬於政治局常委之下。」

這個新的「文化革命小組」,毛澤東指定陳伯達為組長,要陳伯達「組閣」。陳伯達知道「第一夫人」的份量,便跟江青商議名單,決定以原《五・一六通知》起草小組作為基礎,加以增刪,於是,江青便名正言順地成為第一副組長。不過,她其實不只是「第一副組長」,連組長陳伯達都怕她三分。後來,她實際上成「中央文革」的實際組長。

隨著文革的深入,江青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到1966年下半年為止,事實上中國所有重要的文化機構都受到了軍隊的控制。

1966年12月12日,許多所謂的「人民公敵」,包括劇作家、演員、電影和戲劇導演、詩人和作曲家被一律押往擁有10000名觀眾的工人體育場,每個人都在他或她的脖子上掛著木製的佈告牌。

接著,江青奪取了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沒收了其設備、手稿、樂譜、電影,將後者加以重新改編並以修訂過的版本重新發行。她命令作曲家撰寫後來配合於「大眾文化作品」的作品,並根據大眾的需要改編。

樣板戲《紅色娘子軍》
樣板戲《紅色娘子軍》。(網路圖片)

江青改革京劇和芭蕾舞劇

文革初期,在林彪和張春橋等人的吹捧下,江青成了「藝術上的內行」,但中國文藝卻迎來了「冬季」。1966年,北京京劇一團、中國京劇院以及中央芭蕾舞團等文藝團體的建制改為軍隊建制,並實行軍事化管理,此時,具有人民解放軍文藝工作顧問正式頭銜的江青便開始其京劇現代化的計畫。

在芭蕾舞領域,江青居然禁止了「蘭花指」和向上翻轉的手勢,而與此相反地要求舞蹈者運用緊握的拳頭和暴烈的動作以證明他們「對於地主階級的憎恨」。換句話說,這些所謂的藝術被江青運用變為階級鬥爭、政治鬥爭的工具。

其實,在江青的諸多「改革」中,京劇的變種——「革命樣板戲」是最有名的。從1966年12月22日開始,《人民日報》發表筆談、文章,開始使用「革命樣板戲」一詞。

1967年5月23日,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而舉行文藝匯演,當天《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把參加匯演的八部戲定為「八個樣板戲」,分別為: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6月18日,《人民日報》報導匯演結束,並發出號召,將革命樣板戲推向全國去。

這八個被江青封為革命「樣板戲」,可以說無一來自江青領導下的創作。其中《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劇本早在1958年就出臺。其它的劇目也在1964年前後上演。

「樣板戲」是為愚弄欺騙民眾而的出現,是對毛與中共的肉麻吹捧與美化。這些「洗腦」戲,比普通媒體洗腦、課堂洗腦更無孔不入、更潛移默化的一種洗腦。

有些人,不幸從小學開始,他們唱著「大海航行靠舵手」,然後就是:「臨行喝媽一碗酒」、「我家的表叔數不清」(《紅燈記》),精神生活全被「樣板」戲佔據。他們是受害極深的一代,那些打在靈魂的烙印很難在極短時間內變淡直至徹底磨滅。



責任編輯:一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