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表示,許多人以為資本就是錢,但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1月6日訊】許多曾經專注港股的朋友,過去幾年漸漸將重心轉到美股。無疑,自2010年起美國股市和樓市,可說是一支獨秀。而且有不少交易平台都有提供跨境的股票交易服務;雖然人在香港,投機選擇卻並不局限於港股。畢竟,世界各地股票市場的操作也大同小異,財務會計也是資本主義的共通語言,就算不明白一個地方的文化風俗,經營企業的邏輯卻是一樣的。
我不是說天下間只有一種方法去經營企業。每間商業機構,都有自己獨特的策略和作風;否則,世界上無論任何產品、服務抑或行業,只要有一間做得最好的公司去壟斷一切。市場,就是百貨應百客,沒有長勝將軍,也沒有一本通書可以睇到老。
甚至乎到了我的這個時代,因為股票市場的普及,終於可以做到人人都是資本家。財經市場讓企業不僅出售他們的商品和服務,甚至連企業本身,也成為可以買賣的證券。可能有人會認為,全民皆股只是另一種弱肉強食,但從歷史的角度,人類獲取和累積財富的方法,正是區別現代文明和舊時封建制度的關鍵。
古時,一般人莫講是沒有資本,資產也只是少數地主的特權。封建制度裡面,土地貴族不只有收取租稅的權力,很多時也有武裝力量的支持。一直到工業和貿易的冒起,新興的資產階級才漸漸脫離以土地為主的經濟模式,漸漸進入資本主義。
許多人以為資本就是錢;對不起,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錢可以買得到的原材料、可以聘請人手,甚至可以買機器和技術,但是單憑以上的元素,還是不足以構成一個市場經濟。究竟當中還差了甚麼?
過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思維,就是停留在這種「只要有錢,就可以賺更多錢」的水平。很明顯,這種將回報重新投資在擴充產能的做法,只可以令一個經濟以更低的成本,產出更多大同小異的產品。這就是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來,不斷壓縮成本,薄利多銷的策略。問題是,這種純粹靠累積和擴充產能的循環,缺乏破壞性創造的顛覆,最終還是會遇到發展的瓶頸位置,也就是經濟學裡面的「中等國家發展陷阱」。
其實經濟學家也不知道,「中等國家發展陷阱」的真正原因是甚麼;總之在過去百多年間,有不少國家可以因為貿易和工業發展,達到某個經濟水平,但是要再突破發展下去,就好像遇到某種見不到的障礙。有一派認為,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助一個社會由工業生產和貿易,轉型到金融服務業。也有一派認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到某一水平,就不單是簡單的貿量變化,而是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結構,變得更複雜,更精密。
複雜而精密的後工業社會,不但不可以再透過國家主導的模式去經營。但偏偏中國卻在反其道而行,回到集權和國有企業的方向。香港自從被神奇國度的強大力場所吞噬,就連財經金融市場也變得越來越似大陸。先是香港股市變成中資的提款機,然後成為了大陸資金的海外避風港。但自從 2019 年,中港之間的法治防火牆被粗暴拆除,香港資本市場完全與中國一體化,從此亦不再具備避風港的功能。
新加坡的財富管理中心地位,就是建立來與中國親近但又同時保留了中立地位。曾幾何時,在列強夾縫中的香港,定位就是一個自由港;任何人,任何企業,不論背景國籍,都同受獨立的司法制度,公平保障。
但俱往矣;過去的香港,是自由港。現在香港將要與中國大陸一起面對中等國家發展陷阱。換句話說,十年、廿年後,屆時香港的經濟和生活水平,或許以中國大陸的標準或許仍然是首屈一指,但是在國際間,香港不會再是那輝煌的國際商業中心。
其實那亦意味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到此為止;不論是 1978 年改革開放前,抑或是之後,香港都是中國在防火牆外的一度活門。中共借香港獲得世界自由金融秩序帶來的好處,同時避免了改革自己本身政治體制的需要。香港既是全中國最自由的地方,香港人對體制改革的呼聲及訴求,也是自然不過的現象。
但無論是北京對香港的鎮壓,抑或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清零,都可以見到今時今日中共真正的底線是:「為了政權可以永遠執政,廣大百姓的利益任何時候都可以犧牲。」
一國兩制中的另一制,也就是本來說好了的資本主義,對中共已經不是維繫政權統治的工具,而是被視為威脅政權的力量,香港也有一個有用的國際門戶,變成了國家安全的短板。
所以,這幾年來轉炒美股的港人,也不是單純只為追求短期的回報。歷史證明,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有一套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但荒謬是,中共在未了解市場是甚麼,就已經大言不慚地說要改寫市場運作的邏輯。
利世民
https://linktr.ee/leesimo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