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的不可取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9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澤旭綜合報導)臺灣身為半導體關鍵供應鏈之一,美國諸多上市公司對於台海緊張情勢感到擔心。學者表示,臺灣半導體業龍頭台積電具有不可取代性,是中國無法取代、超越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今天(26日)接受《CBS》播出的專訪中表示,中共軍演不斷升級的行徑造成臺灣海峽動盪,將影響全球。他警告說,大多數半導體都在臺灣生產製造,若遭到破壞,對全球經濟影響恐具毀滅性。
他重申,『美國堅守一個中國政策,支持和平解決分歧,堅定維護臺灣海峽和平穩定。我們深切擔憂中國採取行動試圖改變現狀,這是問題所在。』
外界擔憂若發生中共武力侵略臺灣,美國公司將無法獲得製造智慧型手機、電動汽車、新武器、電腦工業機器甚至醫療設備所需要的晶片。英國「金融時報」引述財經研究平臺Sentieo的資料顯示,過去12個月內企業提交給監管機構的年度報告,因台海局勢的不穩定性將臺灣列為風險因素的數量顯著增加。
美國上市公司向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報告,共116家公司提及臺灣為公司業務的一個風險,達到16年來的最高水平。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雷洛也指出,中共在台海的軍事擴張對半導體業會造成不小衝擊。
《電子時報》創辦人黃欽勇近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指出,當前中共想侵臺的同時,也企圖在半導體業上取代臺灣。他說,『如果中國想彎道超車臺灣,翻車比超車的機率更高,因為如果你的資源只有人家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但你又想超車,那你就是鋌而走險。』
他分析,當前中芯由於美國的晶片制裁,缺乏極紫外光(EUA)設備,技術上難以推進7奈米以後製程,甚至連原先深紫外光(DUV)的設備都難以擴增,再加上其市場64%仰賴中國本地客戶,將是中芯面臨的巨大挑戰。
台灣半導體基礎穩固
黃欽勇表示,半導體是1970年代開始形成產業,最初是由英特爾在1971年使半導體產品發揮全球影響力。而當時臺灣產業發展主力仍是加工出口業,但因第三世界國家擁有更大量、低廉的勞動力,使臺灣面臨產業轉折點。
黃欽勇回憶,起初半導體業是由臺灣政府與工研院共同將積體電路技術引進。在1974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計畫中,將臺灣選為技術移轉的合作夥伴,當時臺灣半導體產業領袖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聯發科技執行長蔡明介等人開始參與行業發展。因此,到1990年代中期,全球有超過80%以上的個人電腦來自臺灣,使臺灣成為名副其實的「電腦王國」。
根據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突破新台幣4兆元,2022年臺灣IC產業產值可達4.88兆元,較2021年成長19.7%。
黃欽勇指出,當前光個人電腦和行動通訊兩個行業就消費了全世界半導體的72%,而這兩個行業最大的生產公司是臺灣公司,從中就能理解臺灣扮演的重要角色及不可取代性。
黃欽勇強調,若臺灣因台海局勢升級,導致半導體供應中斷,將對全世界造成重大影響,且短期之內將難以復原。他解釋,當前即便半導體業賣給越南、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家,仍不可能在短時間建立如同臺灣這般完整的半導體工業。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