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看風雲》節目,我是明鏡。
我們首先聊一下,二十大進入倒計時,黨內政治權力分配已大致塵埃落定,有兩件事情確定不會發生。
再聊一下,日前中共高層下發文件,決定利用舉國體制再辦大事,會不會辦成蠢事呢?
最後聊一下,中共將以人民幣和盧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費用,這對中俄來說是「互惠互利」的,但也會帶來很大的風險,甚麼風險呢?
人事安排有兩大看點
中共20大將於10月16召開,最大的看點是高層人事安排。明報7日刊文指出,各種版本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名單近期不脛而走,但有兩件事情確定不會發生。
一個是習近平不會退休,甚至不會讓出他三個頭銜中的任何一個,習現在是黨總書記、國家主席和軍委主席。
另一個是,政治局常委不會增至9人。常委由7人變9人,等於重回18大前的格局,是分權的安排,習近平正是看到「九龍治水」的弊端,才將9常委改成7常委,這屆應該不會走回頭路。
至於會否進一步集權,恢復到13大時的5常委制,雖然機率不高,但並非完全不可能。
而習近平打破國家主席任期制,長期執政下去必然會引發中共未來的繼任危機。有分析認為,習近平的接班人選至少要在「65後」官員中產生。
文章分析,現在地方大員及中央各部委負責人中,60後已成主流,65後的正部級高官寥寥無幾,只有人力和社會保障部長周祖翼、陝西省長趙一德等7人符合條件,但這7人在本屆入局的機會都不高。目前還看不出年輕、可望接替習的人選晉身中共決策層。
中共歷史上,接班人總是伴隨著激烈的權力鬥爭,甚至構成政權危機。例如,毛澤東曾經屬意過的接班人梯隊中,有高崗、劉少奇、林彪、鄧小平等,這些人都無一例外地被毛本人或黨內不同派系廢黜。
江曾派系的《南華早報》引用美國賓州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教授朱志群的說法稱,為了確保穩定與平穩的政權交替,中共必須在二十大落幕後,隨即敲定並培養下一代的領導班子。「遴選繼任者才是習近平與中共面臨權力接班的真正挑戰。」
時事評論員王篤然分析,江系現在覺得沒有辦法阻止習近平連任了,所以他們現在最迫切的要求,就是習近平必須得找一個接班人,最起碼到21大時,能讓習近平退下去,讓接班人上位。所以,《南華早報》這篇文章的最後、朱志群的結論,是這篇文章的核心、點睛之筆,就是必須敲定下一代領導班子,讓習近平走人。
中共傾全國之力 再辦蠢事
本週二(6日)在中央深改委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贏得戰略主動。會議審議通過了「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等6項決定。
在新華社授權發布的通稿中,七次提及「改革」,一次也沒提「開放」。
在中共文件中,改革已不再與開放相連,當前提出的改革,指的是回到過去,回到文革之前的「大躍進」年代。
美中科技戰升溫之際,習近平再度強調「黨領導」和舉國體制推進科技自主。但專家認為已有芯片大躍進集體爛尾的教訓在前,中共這套老辦法不可能發展好高科技產業。
臺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軍事專家李正修認為,中共搞所謂新型舉國體制,還是走回以前蘇聯的老路。「黨對民間的活動力產生高度的干擾打壓,發展反而會推遲,甚至會造成破產」,結果很多人才都想方設法跑到國外去發展。
李正修表示,科技研發最重要的是人才的自由發展,在研發過程當中不受任何政治干擾,他們才能做出更高階的技術。如果所有事情要遵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萬一上級領導不批准,那做不下去,民間企業不想花錢。
他舉例說,臺灣的科技人才有些被中共挖走,即使過去了,可是研發上受到政治的干預,還是做不出來,因為你的整個體制和研發方向就是錯的。
中共為甚麼在科技上遭國際圍堵?
臺灣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是,中共是一個不民主的威權政府。一個最大的危險是它對於人民的監控。中共把科技都用到了威脅人類本身的生存和安全的方面,只為中共服務。
「第二個是在競爭上,西方公司逐漸發現,要在中國設立公司,要被迫交出很多核心機密,包括軟體的原始碼,還有相關的演算法。這在民主國家是不可想像的,因為那是公司核心的競爭力。中共做這種不公平的競爭,把其它公司的演算法拿過來,給特定的單位或是國營企業去發展。」
中俄以盧布和人民幣結算
俄羅斯因遭受歐美國家的嚴厲制裁,想方設法在進出口貿易中使用盧布或其他友好國家的貨幣結算。日前中俄簽訂新合同,中共將以人民幣和盧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而不再用歐元和美元。
分析認為,中俄兩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受到國際孤立,互相抱團取暖。
紐約評論員李林一表示,中共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改變付款方式,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俄羅斯受到金融制裁,想要擺脫美元和歐元體系,而「中共外匯儲備處於近來歷史新低,買俄氣不再用歐元或美元結算,當然也是中共要的。」
「兩個國家都被西方制裁,有同病相憐的地方,也構成了兩國聯合反美的政治基礎。要說他們是在『抱團取暖』也不為過。只是,中俄越是捆綁在一起,對中共就越是不利,因為來自歐洲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這樣做能解決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問題,但還不能解決中國方面的問題。中國不光是需要石油和天然氣等,也需要其它的物資,如計算機、醫藥和電子產品等,而這些都是俄羅斯無法提供的。
謝田表示,不用美元支付,中俄兩國都要承擔包括匯率波動等的風險和困難,因為兩個國家的匯率隨時變。
如果盧布貶值,對中國進口商來說,損失是很大的。人民幣的情況也相同,萬一臺海發生戰爭,人民幣也可能大貶,對俄羅斯的進口商和出口商都不利。
「其實兩國之間也沒有信心,因為大家的貨幣都不是國際上的硬通貨幣,雙方對彼此的國家政權、對方的央行和貨幣都沒有信任。萬一匯價有變動,以甚麼為準?」
經濟學者司令表示,與俄羅斯合作,對中國政府可能有好處,但對中國民間簡直是一場惡夢。
司令解釋說,因為兩國貨幣掛鈎越厲害的話,會引發人民幣的貶值,俄羅斯的通脹可能會輸入到中國,如同傳染的通脹一樣,由盧布的貶值引發通脹造成人民幣貶值。
中國由於失業率上升、搞動態清零,民眾的生活成本已大幅升高,而如今俄羅斯把國內經濟危機的燙手山芋推給中國,讓中國幫它一同埋單。
好的,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裡。如果您喜歡《看風雲》節目,別忘了訂閲、點讚並留言∼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
大家好,歡迎收看《看風雲》,我是主持人明鏡。
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點贊,訂閱,評論,並開啟小鈴鐺🔔就可在第一時間觀看精彩內容哦〜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