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兩千七百多年前的人,他那睿智的思想至今光芒不减。(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管仲彌留之際,齊桓公讓管仲推薦一個能夠代替他的人。管仲推辭說:「臣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想找到合適的人選,卻一直沒有找到,現在,我已病重,朝夕不保,就更無能爲力了。」桓公堅持讓管仲推薦一位,管仲想了想,反問道:「您覺得可以任用誰爲相呢?」齊桓公說:「鮑叔牙怎麼樣?」鮑叔牙是管仲的好友,他們的故事被稱爲管鮑之交,爲人們傳誦至今。管仲曾這樣說鮑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不過,即使憑着這樣的交情,管仲對齊桓公的回答竟然是:「鮑叔牙不可做相。」
管仲有他的理由,他說「我跟鮑叔牙關係很好,非常了解他。鮑叔牙為人清廉潔直,但是對於他人的過失,總是一直記著。」如果一個人很看重別人的過失,那就很難看到別人的好處。這樣的人,的確不適合做宰相。
齊桓公想了想,又問道:「實在不行,隰朋可以嗎?」結果管仲把隰朋大大贊揚了一番,說他「以古聖先賢爲楷模,同時又能夠不恥下問,他常常自愧自己的德行比不上黃帝,而對於不如自己的人,他總是想幫助對方。」說到這裏,其實隰朋與鮑叔牙的爲人已經分出了高下。鮑叔牙看到別人有過失,會遠離對方。而隰朋看到別人有過失,想到的是怎樣幫助對方,有所改進,有所提升。所以管仲認爲隰朋可以接替自己輔佐齊桓公。
再講個故事。祁奚是晉國大夫。有一天,晉平公問他:「南陽沒有縣令,誰可以去做這個職位呢?」祁奚回答說:「解狐可以。」晉平公很驚訝,問道:「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嗎?」祁奚回答說:「您問的是誰可以做南陽縣令,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於是晉平公就任用解狐爲南陽縣令,解狐果然很稱職。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奚:「誰可以做中軍尉呢?」祁奚回答說:「祁午可以。」晉平公說:「祁午不是您的兒子嗎?」祁奚回答:「您問的是誰能做中軍尉,沒有問誰是我的兒子。」晉平公說:「好。」於是任命祁午爲中軍尉。國人都稱贊祁奚用人得當。孔子聽說這件事後,也稱贊說:「善哉!祁奚的話說的很好,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這件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說的是祁奚是晉國的中軍尉,因爲上了年紀向晉平公請辭。晉平公就讓他推薦一個可以接替自己的人。祁奚推薦了解狐,但是晉平公剛要任命解狐時,解狐卻去世了,於是晉平公又讓祁奚推薦新的人選。祁奚就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管仲推薦人才,不會因爲是自己的朋友就一味推薦,祁奚推薦人才,不會因爲與自己有過節就壓制別人。他們都是公正無私,襟懷坦蕩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