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亂象(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2年6月29日訊】一個90歲的老太太,在自己生日那天,打算買2塊錢的切麵吃。
因為沒有手機,不能掃場所碼,所以營業員說不能賣給她。路人想幫她買,但是核酸有效期超過3天,也買不了。
最終老人沒有吃到面,失望地離開了。
消息傳開,一片嘩然。面對輿情,這家老字號糧油店也有回應:
我們沒什麼錯,嚴格執行集團指定的防疫規定是沒錯的。
確實,糧油店沒錯,老太太更沒錯,大家都沒錯,但這個事情就讓人很難過。
這並不是個例,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6月初上海剛剛解封的時候,也有一件刷屏的類似事件。
一位老人,因為不會掃場所碼,在公交車上搗鼓了半天,最終在司機的抱怨下,無奈地下了車。
下車前,他說了一句:
;;「不耽誤大家了。;;」
還是那句話,司機只是嚴格遵守了規定,他也只是個執行者。
但我想每一個正常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至於嗎?一定要這麼極端嗎?是不是肯定沒有變通的方法了?
槍口抬高一寸啊朋友,明明可以打腿,你卻非得把他給突突了,有這個必要嗎?
已經有很多人發文點評,觀點無非是我們現在很多的做法應該更加人性化,要考慮到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需求等等,說的都很好,我不想再跟風重複。
我今天想從我六月以來的親身經歷出發,提供另外一個角度供大家參考。
那就是,不用憤怒,也無需痛苦,因為所有這些看上去嚴苛的規定,最終也不過是淪為走過場而已。
就比如掃;;「場所碼;;」這個動作吧,其實大部分地方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週末我帶孩子去濱江大道騎車,在望江驛休息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過來上廁所。
這時門口的保安大爺會大聲提醒一句,掃碼掃碼!
但是急著進廁所的人們通常直接往裡闖,不會有人在乎老大爺的要求。
於是結果就是老大爺喊老大爺的,上廁所的人上他們的廁所,雙方默契地達成了一種新的平衡:
放過彼此,咱們只是在完成任務罷了。
至於設置那個任務的初始目的,誰都知道是為了日後好追蹤,但各位,考慮一下人性吧,想要100%無死角地實現,太難了。
類似的還有6月初上海剛放開的時候,留了三個月長發的我迫切地想要理髮,但是給理髮店打電話也沒人接,估計是沒開門。
可我實在受不了了,就跑去現場碰碰運氣。
確實大門緊閉,但當我透過玻璃向裡面張望時,又看到了幾個人影。這時一個Tony老師走出來告訴我,說上面還沒有下達同意營業的批復,他們不能給我理。
我說你就行行好給我隨便剪剪吧,真的很難受啊。
他略有遲疑,嘟囔著說這樣吧,店你肯定是不能進,要不你就坐在馬路邊我給你剪一下,純剪,30塊錢,現金支付。
我很感激,連連答應。
就這樣我完成了一次難忘的理髮。理的時候還不斷有人過來詢問,後來他們乾脆在我身後排起了隊伍。
嚴格來說,這合規嗎,當然不合規,但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總能在高牆中找到罅隙,來解決那些非常實際的需求。
就像那些被禁止堂食的餐廳,在門口擺個桌子再放幾把椅子,客人就能坐在那點餐吃飯,這又算什麼呢?
就走個過場嘛。
說了這麼多,我真不是要批判哪一方,如此折騰人的規定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正如我上面介紹的,實際操作起來不可能完全執行到位。
細究起來,萬一出點事,這些算不算漏洞?
算。
可是如果你非要說我們必須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讓整個社會如同一個精密的儀器一樣嚴絲合縫地運轉,不能有一丁點的例外,最後得到一潭死水,這真的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確實有人這麼想,於是我們也看到了,有多少的事情,原本不應該那麼麻煩,但偏偏會做得很麻煩。
大家回想一下,為了出門,每天你要掃多少的碼,用到多少的app:乘車碼、隨申碼、健康碼、核酸碼、疫測達、場所碼……
不是說這些措施不好,但總覺得有些怪異。
難道所謂的;;「智慧城市;;」,就是一個又一個小程序,一個又一個APP,一個又一個按鈕?它首先不應該給大家帶來;;「無感的便利;;」嗎?
我絲毫不否認科技在防控方面發揮的作用,但具體到個人,我就是感覺每個人都被束縛進了一張無邊無際且看不見摸不著的網。
在這個網裡面,大家互相提防,互不信任,處處掣肘。
勿忘初心啊,技術是用來幫助我們的,而不是給我們製造障礙的。
前幾天我去醫院,門口要掃場所碼,掃瞄結果給大白看,來到一個帳篷要掃隨申碼,才能通過一個像地鐵閘機一樣的東西繼續朝裡走,這還沒完,還要拿出身份證在一個機器上放一下。
所有流程走完,才能進入醫院大門。
任何環節稍有卡頓,您就到旁邊去手填承諾書吧。
可明明我的每一個動作都已經精準地記錄下了我的個人信息以及行動軌跡,有必要設置這麼多重複的步驟嗎?
相比之下,給我看病的醫生才令我感動。一個護士過來有些難為情地悄悄問他,有個病人是72小時核酸,您可以看嗎?
醫生說我不管這些,你帶到這裡來我就給他看。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有擔當的人。
在一片陰暗中,他的週身份明閃耀著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