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貿易代表鄧振中
【看中國2022年6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編譯/綜合報導)6月1日,在被排除在美國總統拜登5月發起的新印太經濟框架之外後,台灣和美國同意一項新的貿易倡議。美國貿易副代表比安奇和臺灣貿易代表鄧振中在虛擬新聞會上宣布了「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
鄧振中稱該倡議是「臺美經貿發展的歷史性突破」,將為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鋪平道路,並可能促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政府官員表示,週三公布的協議表明美國致力於加強與臺灣的關係,特別是在經濟領域的承諾。並且,這份起草的貿易協定無需國會批准,因為不包括關稅削減和其他傳統的市場開放措施。
新舉措的宣布正值拜登政府加強與亞太國家的經濟接觸以對抗中共的影響力並補充華盛頓在該地區已經強有力的軍事承諾。
拜登近日訪問亞洲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旨在通過在供應鏈、清潔能源和數字標準等領域的合作來對抗北京的影響。12國宣布加入,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家聯盟十國中的七個國家。斐濟後來加入。
與臺灣的新對話以更具體的語言討論美中競爭的核心問題,例如半導體供應鏈、出口管制和非市場貿易做法。
另外,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 )正在與臺灣展開單獨對話,以解決技術貿易和投資問題,並指出臺灣作為先進半導體領先供應商的重要性。「我們期待繼續深化與臺灣的經濟聯繫,我們正在與臺灣積極對話。」雷蒙多週二告訴記者。
週三的美臺協議可能加劇美中關係的對立。
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的供應鏈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92%的尖端半導體供應來自臺灣的台積電公司。美國將在臺灣採購7成以上的尖端半導體。
臺灣是美國對東亞高度集中的半導體生產日益擔憂的核心問題,大流行引發的晶元短缺已影響到從電子產品到汽車製造的廣泛領域,這一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緊迫。
烏克蘭戰爭造成的貿易中斷也凸顯了加強關鍵產品供應鏈的必要性,同時再次對中共的領土野心及其可能武力犯臺的影響提出警告。
目前,華盛頓和臺北還在一個名為「技術貿易和投資合作」(TTIC)的框架下進行合作,該框架是在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與臺灣經濟部長王美華舉行虛擬會議後於12月啟動的。
此外,國務院還舉辦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EPPD),供雙方進行高級別經濟對話。首次對話於2020年11月舉行。
美國立法者目前正在討論立法,以提供520億美元的新補貼來重建美國的半導體製造業,以減少對進口晶元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