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多次報導中共兩大領導人習近平與李克強在多個議題上存有分歧。(圖片來源: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近期習近平和李克強在「清零」和「救經濟」等施政綱領上存在明顯分歧,諸多跡象也顯示李克強正憑藉自身影響力活躍起來,引發了中共黨內鬥爭因二十大的臨近而空前加劇的猜測。有媒體分析,習李之爭的證據並不充分,只是在經濟出現困難之際,習近平把李克強推到了前臺。
中共高層出現「兩個司令部」?
據官媒報導,5月25日,李克強召開十萬人大會,號稱「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報導說,李克強對經濟發出「迄今為止最嚴厲的警告」,要求官員們要更好地平衡疫情控制和經濟增長。而前一天,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推出了一個33項措施,希望使經濟回到正軌。
臺灣《聯合報》刊發署名評論文章說,李克強近期的十萬人穩經濟會議是難得一見、且背景特殊,反映出中國大陸出現了罕見的「兩大困難、兩條道路」之爭。
所謂兩大困難,首先是經濟困難,危機四伏,中國大陸經濟今年步入「改革開放40年來最困難的一年」;再就是疫情,上海封了兩個月沒有真正解封,北京正進入名義上不是、實則類似的封城。
在兩大困難之下,上海人開始實施「軟抵抗」、「自動解封」;北京則是出現北大、師大、中國政法大學陸續發生的學生抗爭行動,其它地方也出現民眾對無休無止的封控和粗暴執法的反彈,於是傳聞中共高層出現「兩個司令部」、「兩條道路」之說,其中一個司令部就叫國務院,其要走的道路叫「穩住經濟大盤」。
習近平仍然非常有影響力
與此同時,中共官媒不遺餘力地吹捧習近平的「豐功偉績」。新華社自5月23日起推出50集關於習近平的「足跡」網路短片,內容跨越40多年,要讓讀者認識「一路走來的習近平」。為習近平二十大連任中共總書記做鋪陳。
頂級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分析文章說,黨內分裂和高層反對習近平的消息還不夠份量,但在二十大之前值得關注。不過,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表明對習近平的第三任期來說,存在任何真正的阻礙。
文章說,可以肯定的是,因為清零政策導致了廣泛封城和對經濟的巨大破壞,這些正在給習近平造成政治壓力。即使在中國國內嚴控的社交媒體上,公眾對政府處理這一流行病的不滿情緒也正在增加。
習近平這些年在黨內和精英中也樹了不少「敵人」。他的反腐運動掃除了400萬名大小官員,包括約400名副部長或以上級別的官員。許多知識份子對習近平收緊意識形態控制和壓制異議的做法也表示不滿。
針對近來傳聞集中於李克強在國家媒體中大幅露面、發表對商界的講話以及他對中國經濟的言論。《經濟學人》寫道,不過,習李之爭的證據並不充分,習近平仍然非常有影響力。
文章認為,習近平在黨內的權力仍然是遙遙領先,只是在面臨經濟下滑壓力時,他把李克強推到了前臺。「在中國經濟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比如說現在這個時候,習近平把其他人推到前臺是很正常的。」
中共內部分裂 習李同臺不同心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表示,目前來看,中共內部存在分裂,雖然習、李表面上仍在同臺維持局面。從一些細節來看,李克強在某些方面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比如,最近李克強召開的那個十萬人大會,李在會上用了發電量等所謂「李克強指數」來衡量經濟,而不是用習及官方所說的那些指數。「李克強指數」在最初李剛剛接手總理時候,李用得較多,後來隨著習近平在經濟方面權力的增加,就慢慢消聲匿跡了。現在李重新使用它,至少說明李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不願全盤都跟著習走。
李林一稱,再加上李克強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肯定過習的「動態清零」政策,所以,用「習李同臺不同心」來形容兩人的關係,可能更為確切。
習李都救不了中國經濟
香港作家顏純鉤撰文表示,欲救中國經濟,先要下大決心動大手術。習近平執政十年,把改革路線打得潰不成軍,現在看來,他至少設置了三隻攔路虎,摧殘中國經濟。這三隻攔路虎,一是病毒清零,二是國進民退,三是中美交惡。
救經濟不是好事,習近平躲著,可能也是一種「走精面」的選擇,但場面上看,好像習近平不在「一尊」位置了,這對他的未來一定有影響。
文章說,政情詭異,顯示習近平處境不妙。中共官場規矩,領導人的正常變遷,不會一夜之間大顛倒,會有一個過程,淡化權力變化引發的餘波。四人幫倒臺是反常現象,習近平若被削權,只會一步一步來,讓國內外都有點心理準備。
顏純鉤認為,多年來李克強不敢挺身救經濟,因為中共幕後高層沒有授權。多年來喊「六穩六保」,喊得口乾脣焦,都沒有人理他,現在讓他開一個十萬幹部大會,獨挑大樑,那是高層授權給他了。高層為何顢頇如此?因為給李克強授權,等於對習近平削權,習近平是幕後政治老人共同決定的接班人,還讓他獨享一尊榮耀,現在要削他的權,需要高層的共識。這個變化牽動太大,不容易協調,因此拖了太長時間,拖到大錯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