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這30個細節,都深深地藏著我們的教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教養,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名片。一個人骨子裡的教養,不是刻意保持的動作,而是不假思索做出的行為。它裝不出來,也不會輕易丟失。
生活中的這30個細節,都深深地藏著我們的教養。
【01】
在公眾場合移動椅子,會搬起來,而不是直接拖動,避免造成很大的動靜或者刺耳的聲音。
有一種教養叫:不打擾你的注意力是我最大的溫柔。
【02】
公共場合洗手後,不到處甩水,避免甩在別人身上。
有一種教養叫:公共場合,相互體諒,保留公德。
【03】
準備進門時,看見前面一人故意拉著門把手等著我進來,於是加快步伐及時接住了門把手。
有一種教養叫:快點接住別人的微小善意。
【04】
打開微信群,看見前面有人發了一些關鍵信息,下面就不隨意發無用消息,這樣會把重要消息頂上去。
有一種教養叫:避免給他人增加無用功。
【05】
去找某人幫忙,遇到他/她正在吃飯,這時,先找一個合適的理由離開,等對方吃完再回來。
有一種教養叫:等你吃完,我再來。
【06】
有人請求自己幫忙,若當時自己在忙,在能預測的情況下,告訴對方等待的時間;若不能,告訴對方,忙完就會過來。
有一種教養叫:讓等待的人心裏有譜。
【07】
有人打來電話溝通事情,自己若是在吃東西,要先把嘴巴空一空,食物放一放。
有一種教養叫:不讓你有不被尊重的感覺。
【08】
別人在講話時,即便再想插話,也要忍住等別人說完。
有一種教養叫:等你把話說完,我再說。
【09】
朋友A給自己講了他/她的秘密,後面若是朋友B詢問,即使和他/她關係再好也不能泄露給B。
有一種教養叫:秘密是兩人之間的事情,我不會告訴別人,我會守護你的安全感。
【10】
想給別人發微信語音時,提前詢問:我發語音,方便聽嗎?得到肯定回覆後,再發。
有一種教養叫:切換聯繫方式前,先保證別人方便。
【11】
身邊的人做了一件尷尬的事,不要一直盯著Ta看,權當什麼事也沒發生,或者有意地迴避一下。
有一種教養叫:照顧你的處境,不讓你丟了面子。
【12】
不在比自己豐滿的人面前,說自己胖;不在沒自己掙得多的人面前,說自己窮。
有一種教養叫:不往別人傷口上撒鹽。
【13】
聚餐時,給自己倒完水後,要把壺放在對方容易夠到的地方,並把壺把手朝向對方。
有一種教養叫:能多方便你一點,就多方便你一點。
【14】
和大家一起出去聚餐,遇到喜歡的食物,不要過多夾到自己碗裡。
有一種教養叫:別人也許也喜歡這道菜。
【15】
借了別人的車,用完之後,要記得加滿油或者用洗車作為情誼回報。
有一種教養叫:面對情分,有來有往。
【16】
給別人遞剪刀、鉛筆等物件時,把尖的一頭握在手中對著自己。
有一種教養叫:為別人安全多考慮一點。
【17】
先進電梯,會按住開門鍵,直到所有人都上來。
有一種教養叫:能等一等就等一等。
【18】
借東西前要徵得同意,不要私自翻找,哪怕關係再熟。
有一種教養叫:為人有分寸,做事不逾界。
【19】
去別人家裡,不要隨便坐在人家的床上。
有一種教養叫:哪怕主隨客便,也不等於隨便。
【20】
送客時,盡量等看不見客人了再關門。
有一種教養叫:送你離開,直到目不能及。
【21】
和小孩說話會蹲下來和他視線齊平。
有一種教養叫:與你平視,不居高不自傲。
【22】
在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上,不要整個倚靠在扶手上,不過分以身體或物件,擠壓鄰座的空間。
有一種教養叫:不為一己之便影響他人。
【23】
看別人手機裡的照片,不擅自左右滑動。發和別人的合照到公共平臺,需事先徵求對方同意。
有一種教養叫:尊重他人隱私,切勿擅自窺探。
【24】
進門之前先敲門,即使是進自己孩子的房間也是如此。
有一種教養叫:我可以進來嗎?
【25】
請別人幫忙帶東西,要問清楚價格,及時把錢還給對方。
有一種教養叫:自覺。
【26】
向別人解釋或說明後,把「你聽明白了嗎?」,換成「我說清楚了嗎?」
有一種教養叫:換個語氣,讓人舒服。
【27】
在公共場合製造的垃圾,離開時請打包帶走。
有一種教養叫:舉手之勞,不添麻煩。
【28】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朋友送的禮物,不管貴重與否,都應該真心感謝,好好珍惜。
有一種教養叫:重視別人的心意,哪怕那心意微不足道。
【29】
不記得在哪兒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姑娘晚上回家,電梯口有幾個喝了酒的壯漢,正惴惴不安的時候,其中一位壯漢彷彿看穿了她的心思,笑著對她說:
「小姑娘你先上,我們坐下一趟,免得你害怕。」
有一種教養叫: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30】
我們總是對外人客客氣氣,對自己的家人卻經常發脾氣,說起話來也沒輕沒重。
為什麼我們對毫不相識的陌生人禮貌,卻總是傷害最親近的人呢?
有一種教養叫:不要仗著被愛,就隨便對親近的人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