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烈帝劉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亂世之下,群雄爭霸,誰能異軍突起,集眾人之力,成就一番大事業,而此等非凡之人,是何樣貌?身歷波濤洶湧後,又有怎樣的感懷留與後世?
劉備(161年-223年),西漢景帝后裔,生父早逝、家道中落,與母賣草鞋、手織草蓆維生,在涿縣老家(今河北省涿州市)有一株竟有五丈之高,有如官車華蓋,路人皆稱「此家必出貴人。」而劉備幼年與鄰童時常在桑樹下嬉戲,卻也不經意說出我將來必會乘坐羽葆蓋車(皇帝用車),劉備的叔父聽後隨即責備其狂言,惟恐招來滅門之禍。不過,自小劉氏宗親就知他非等閒之輩,無償資助他學習。
劉備的異相
二十四史的《三國誌》是這樣描述劉備相貌:「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而《三國演義》的描述中又多加了「面如冠玉,脣若塗脂」兩項特點,這樣看來劉備不僅身型高大,手還特別的長,站立時雙手垂下的長度竟然超過了膝蓋;不僅如此,還有一雙垂肩大耳,大到不用鏡子就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並且面貌俊美有如冠玉,又有著塗脂點朱般的鮮紅嘴唇,再披上鶴羽製成的外衣,飄飄然果然有神仙之氣概。
當今學科分門別類,剖析再剖析、專研再專研的知識領域中,凡事講究實證、眼見為憑,以現代人的知識背景很難理解人的形貌怎會與貧賤福禍相關;雖然如此,每當親身接觸一人時,其人的脾氣秉性卻多有感知,雖不能如高人一般看透表象事理預知未來,但細細體察之下,言談間、舉手投足所煥發出來的正、負能量還是能覺察到;而身處名山大川、在大自然清新空氣下的心曠神怡肯定也多有體會。
由此延伸去感悟古人的宇宙觀、生命觀,古有言:「人乃地產,資稟與山川之氣相為流通,而美惡壽夭亦相關涉,金石草木尚隨水土之性,而況萬物之靈者乎。」(出自《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可以發現中華文化中,萬事萬物都是渾融相通,天地人三才,既有乾坤天地滋養萬事萬物,人又為萬物之靈,理應敬天信神謙卑的生存於天地之間,一個人的資質稟賦既與山川流通,萬物、山水各有其性,那麼一個人的貧富貴賤與型態外貌相關就不難理解了。所謂形乃心之貌,劉備既有非凡樣貌,又有何非凡氣宇而能在群雄中勝出呢?
德行天下 肝膽相照
劉備為人胸襟開拓,自小就喜愛結交豪俠。三十歲時,在平原一地擔任縣官,對外抵抗賊寇,對內屯糧分發百姓,慈愛寬厚,即便是沒有官階的平民百姓,不分貴賤,劉備與誰都能歡愉共餐。不過,有縣民劉平向來就看不起劉備,更不服他的治理,竟唆使刺客暗殺劉備。而劉備總是與人為善,也不知眼前這位正是前來行凶的刺客,對其十分禮遇、關懷備至,而劉備慈善的舉措感動了刺客,刺客不忍殺害,說出預謀行刺的實情後就悄然離去了。
年逾四十的劉備,雖有關羽、張飛大將在旁,但劉備深知開創天下大業,豈只是勇武而已;於是劉備虛心請教荊州當地名士,得知「臥龍」諸葛亮隱居在隆中,親身三顧茅廬請賢入世,並對諸葛亮說道:「漢室傾頹,奸臣當道,天子蒙難,吾德行與能力皆不足,卻欲伸張大義於天下,再加上智術淺薄,至今一無所成,懇請先生出謀劃策?」義理勸說之下,諸葛亮遂出世與之分析當今三分天下之勢該如何進退,擘畫江山大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劉備駕崩遺詔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劉備諄諄告誡其子惟有賢德能服人,德薄不足以作為榜樣,應以諸葛丞相為榜樣,視如親父。
要說仁與義,劉備當之無愧,而易理所揭示的立人之道,乃仁與義。「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出自《欽定古今圖書集成》),那麼劉備一生既符合了立人之道,雖幼年貧困也定能秉承天意,成就大業。
反觀法王路易十五(1715年—1774年間執政),雖貴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繼承人,年幼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太陽王在臨終時對他的叮囑是少興戰事,儘可能地與鄰國和平相處,並遵從上帝的旨意,傾聽他人善意的忠告,設法免除人民的痛苦,做一個關心人民疾苦的慈善國王。
但荒誕不羈的路易十五並沒有牢記祖父的教誨,荒唐一世後,相傳路易十五死前甚至意味深長地說道:「我死之後,必將洪水滔天」(Après moi,le déluge)。不久後,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環顧今朝,災異頻傳又有疫鬼臨門,汲汲營營的現代人不知還能體察到上天的示警之意嗎?古時明主聞災,都懂得反躬自省、修德保福才是正道,何況庸碌平凡如你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