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幼兒園的一次母親節園遊會,母親注定要缺席。父親怕我孤單,特地扛著單眼相機,在會場裡拚命為我拍照,想要療慰母親缺席的巨大失落。然而會場裡來的都是母親,只有我例外。
我因父親的獨特,看見自己的傷,因而以憤怒回應父親的愛。父親一直是愛我的,只是我選擇與悲傷、孤單在一起,對於父親的愛,我選擇視而不見。
國二時,父親擔任校內輔導主任。他為了給我愛,特別花心思與力氣,主辦了一場「單親家庭聯誼會」,招待全校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出遊到風景區歡唱烤肉。
那時我非常不喜歡這類活動,彷彿標誌了我與正常人不一樣。面對父親老是掛在嘴上的那句「我們雖然是單親,但照樣能和雙親家庭一樣幸福」,我痛苦極了。父親的愛,成了我巨大的負擔。
專二那年,每個週末,我都會乘坐哥哥的機車回家。某日才剛到家,不知怎麼竟然和哥哥為了小事發生口角。我覺得被哥哥誤會了,為了捍衛自己的清白,我以生氣來表達不滿,以具體行動(立刻拎起行囊搭車返回學校)來證明自己對這件事情是相當重視的。
當我抵達學校撥電話回家報平安時,父親對我說了一句話,那是讓我永生難忘的愛。父親說:「阿婗兒(女兒),你委屈啦,爸爸知道你委屈了。」
父親用語言靠近了我的感受,我的眼淚立刻奪眶而出。父親的溫暖,給了我支持的力量。
當了母親之後,我理解身為母親的困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從那之後,我開始細細思索過去父親所做的一切令我感到痛苦的事。於是我慢慢能看見,在那些讓我痛苦的行為裡,有著父親給予我獨一無二的愛。
專科的每個週末,父親都會邀我去福利中心採購日常用品。父親從不限制我購買任何食物,不管是八寶粥還是餅乾,父親從不拒絕我。我想他可能擔憂我住校會餓著,所以只要是我想吃的,他從不說「不」。
我童年時,父親很愛滷豬耳朵,而我很愛吃剛滷好的豬耳朵。記得一次我就在廚房的餐桌邊,將父親剛滷好的四副豬耳朵,當場吃掉了一副,父親沒有責罵,反而呵呵大笑。
父親以豐富的眼光看待我,他看到的不是我的無禮,而是我以行動讚譽他的料理是多麼美味,這對父親而言,是最好的欣賞。
婚後,每個月返家探望父親,與其說探望,不如說是重溫父親的愛。父親總在我返家前,為我準備碩大的水梨,只因他知道他摯愛的女兒愛吃。
我生養孩子之後,父親最常對我說的是:「你忙,好好照顧孩子,不用忙著打電話回來,老爸爸沒事。」
老爸爸沒事,沒事的老爸爸,單親的家庭,也值得快樂。這是父親傳遞給我最巨大的愛的展現,也是建構自我價值最根本的來源。
愛一直都在,如果能以豐富的眼光看待事物,會發現每件事物或行為,都有愛的含意滲透其中。
雖然母親在我的成長過程缺席,但自從自己當了母親,我也更能理解她,以及她身為母親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