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召開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聲稱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4月26日主持召開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聲稱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或意味著又要回到大規模投資基建刺激經濟的老路,而中國央行予以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
基礎設施建設被提升到更高的重要位置
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在4月26日召開,習近平主持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會上強調,「要適度超前,布局有利於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
中國官媒發文造勢稱,「基礎設施建設被提到關乎經濟和安全的重要位置。」
會議提出,基建要「調動全社會力量」,「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度超前」,「多輪驅動,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多方面作用」,「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帳」。
財經分析人士指出,這不就是不管是否有需要,來一場全社會的基建大躍進嗎?
出口、投資和消費是經濟學界認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最為薄弱,北京當局近年多次聲稱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甚至提出了經濟「內循環」的計畫。然而,外貿、投資和消費都已經處於頹勢,在嚴厲的封城等防疫措施影響下,這都是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4%、20.9%。對比之下,資本形成總額對應的數據,卻只有13.7%。尤其是第四季度,前兩者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已達85.3%和26.4%,後者卻跌破零值為-11.6%。
「不是因為消費增長得有多快,是因為投資收縮得太快了,這樣收縮下去對經濟增長是不利的,所以必須髮揮投資在穩增長方面的作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4月27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改委)投資司在官網發文表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不是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更不是通過實施大規模的基建投資計畫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則向自由亞洲電臺分析指出,北京當局重回投資基建的老路,顯然是迫不得已:「這是因為當局已經沒有別的招了。消費是刺激不出來的,因為老百姓都沒錢,特別是今年中國經濟明顯下滑,大家都不敢消費。而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碼頭上海港,以及珠三角地區出現了一些問題,而且開工不足,產業鏈出現了問題。所以出口也指望不上,那麼只能靠基建。」
中國央行只能大放水進行貨幣支持
在上週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將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表示,「光華管理學院前段時間跟螞蟻金服聯合做了一個小微經營者的信息調查,基本上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到現在是直線下滑的。而且這裡面最大的一個訴求就是沒有需求(消費、流水)。」
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央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都創新高,這表明中國經濟不好,想用寬鬆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很多刺激和補救。
4月25日,中國央行全面降准0.25個百分點,將再投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另外,中國央行網站發布信息顯示,已上繳6000億元結存利潤,相當於投放基礎貨幣6000億元。其今年將向中央財政上繳超過1萬億元。
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接受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採訪時說,「向財政上繳近年結存利潤超過1萬億元,相當於投放基礎貨幣1.1萬億元」。
有分析指出,這1.1萬億元是額外印鈔,是新增基礎貨幣,用外匯收益作抵押;將提高中國廣義貨幣增速3個百分點,創造出7.5萬億元的新增廣義貨幣。
隨著基建活動的推進,中國央行料將採取更多貨幣工具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