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群島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方約兩千公里,是南太平洋的海運交通樞紐,掌握南太平洋制海權。二戰時著名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就發生在這裡。(圖片來源:RFA製圖)
【看中國2022年4月25日訊】二戰時,日軍攻佔索羅門群島,欲阻斷美澳航線,反遭美軍擊潰,使偷襲珍珠港的主謀山本五十六日本大將,魂斷索羅門群島。如今,索羅門群島出現了新勢力,這個人口只有70萬的南太平洋島國,成了美中角力的戰場。
美國今年2月才宣布將於索羅門群島開設大使館,將投放更多的外交和安全資源,但是顯然太遲,中國4月19日宣布已和索羅門群島簽署了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
中所兩國沒有公開全部的協議內容,但是已傳出索羅門群島允許中國公安、武警、軍事人員和其他執法和武裝力量部署到索羅門群島,中國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徵得索羅門群島同意的情況下,在索羅門群島進行艦艇訪問,後勤補給,以及在索羅門群島進行停留和過渡」。
令美國和澳大利亞擔憂的是,這份協議將為中國打開大門,讓中國得以在索羅門群島派遣軍隊。與索羅門群島距離不到兩千公里的澳大利亞最為憂心,總理莫裡森日前派高官訪問所羅門希望它放棄簽署這項協議,無功而返。前總理陸克文稱此協議是「澳大利亞數十年來所見到的最重要的安全動作之一」,是現任澳大利亞政府在「自家門口」的一次防禦失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中所兩國在平等互利、公開透明的基礎上進行安全合作,幫助所方維持社會秩序、應對自然災害,開展人道主義救助,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不取代所現有的雙、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不過,有陸媒直指中所協議使「印太戰略破功」。《外交學者》雜誌有分析解讀,這是北京對美英澳三國軍事同盟AUKUS的反擊。
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柯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率領的包括國防部及美國國際發展署官員的代表團,於4月22日抵達索羅門群島訪問,此行也訪問斐濟和巴布亞新幾內亞。
臺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表示,這份協議並不是中國和所羅門雙方互相的安全利益合作,而是單方面由中國出資在所羅門進行軍事安全設施建設,甚至未來中國的軍事物資包括軍艦等,可能以所羅門作為基地或據點停留。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表示,中國與索羅門群島安全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而言,是失去「戰略樞紐」,對於南太平洋地區在中美外交戰的層次而言,則是「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effect)。意指一個小的局部問題沒有及時妥善處理,可能破壞整個大局。
戰略上,位處澳大利亞東北的索羅門群島是南太平洋地區的海運交通樞紐,被視為南太平洋制海權的關鍵所在,更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通往美國的必經幹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元帥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率領大軍佔領了索羅門群島,準備以此為跳板,拿下澳大利亞,美日在此有長達半年的爭奪戰,最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瓜達康納爾島徹底擊潰日軍,完全佔據瓜島,而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拿下整個南太平洋的制海權,取得重大勝利,即著名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同盟國自此從守勢轉向反攻,是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索羅門群島的戰略地位由此可見。
而在外交層次上,宋文笛指出,太平洋島國多年來呈現政治上依然接受美澳實質領導的格局,經濟上和中國日益走近的格局。經貿關係帶動政治關係改變的可能性一直存在。目前包含庫克群島、斐濟、薩摩亞、湯加(臺譯東加)、萬那杜等國,都在長期接受中國援助發展貸款之後,對中國積欠大量債務。在政治關係上,索羅門群島和基裡巴斯雙雙於2019年轉向承認北京,是重要轉折點。
儘管索羅門群島表示不會允許中國設立軍事基地,但這無法化解美澳的擔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紐西蘭總理阿德恩21號在東京商談安全與防禦領域的協議,並且計畫啟動兩國情報交換,很明顯就是針對中國的威脅。
宋文笛說,最終協議細節仍然有待公布,單就日前外泄的草案來看,有兩條值得觀察。協議第一條指出,在地主索羅門群島的同意下,中國可以根據其自身需求,派遣船隻訪問所國港口,並且從事後勤補給,以及過境中途停靠等行為。雖未明說,但也並不排除中國海軍常態性訪問。同時,雖然所國政府聲明不允許中國於當地建造軍事基地,但是協議的第七條也指出,後續可以依照需要而修訂。「修訂」(revise)大有可能是「增訂」(expand),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協議的當下版本不允許,並不保證日後版本也永不允許。
澳大利亞防禦中國挺進南太平洋 或減少投入印太事務
索羅門群島是澳大利亞的北大門,也是重要的戰略緩衝區,距離澳大利亞東北部大城凱恩斯不到兩千公里,宋文笛認為,所羅門轉向中國,澳大利亞在戰略上和美國的連結出現潛在威脅,將不得不逼澳大利亞將更多安全和外交資源回防其近鄰的南太平洋地區,可能將減輕澳大利亞對於印太事務的參與力度。
宋文笛說:「兵法‘三十六計’有‘圍魏救趙’一說,從北京的角度,在中澳關係不睦的此時,深入澳洲的戰略‘後院’,亦略有獨孤九劍之‘攻彼之不可不救’之效。」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戰略學講師Jade Guan在Asia-Pacific Leadership Network撰文表示,這項協議在3月底被揭露之後,澳大利亞的反應從驚慌、擔憂、關切,到警告不要過度行動。她認為可以從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的角色和身份感,來理解澳大利亞的反應。她說雖然澳大利亞在國際政治中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國家,但它認為自己是一個大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發揮著領導作用。堪培拉不能接受一個「不友好的」外部勢力挑戰其「天然」的勢力範圍。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在南太平洋的軍事存在,使澳大利亞和美國擔心,中所簽定的協議將要求它們改變在該地區的軍事態勢。
她說,在全球層面來看,人們擔心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旨在重寫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堪培拉長期以來的擔憂是,中國日益增長的權力投射將威脅到由美國主導的現有秩序,而堪培拉在亞太地區為美國提供了主要的支持作用。自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到南太平洋地區以來,這種擔憂一直在增加,尤其是在2018年,六個太平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欠下了北京的債務。而且,索羅門群島2019年改與北京建交。因此,中國被認為正在擴大其在該地區的經濟和外交實力。西方盟友認為,中國與索羅門群島的安全協議將繼續這一趨勢,併進一步擾亂地區秩序。
賴怡忠進一步指出中國近年對所羅門的動作頻頻,從2018年中國森田集團企圖取得所羅門圖拉吉島為期75年的獨家開發權,就已拉響警報,後來這個計畫被所羅門司法部終止。另一項計畫是華為試圖與所羅門合作興建海底光纜,也引起美澳擔憂中國可能藉機進行水下偵察,借所羅門作為「前進的耳目」,掌握美澳動態,後來這項海底光纜項目由澳大利亞取得。
不過,賴怡忠說,當2019年中國把索羅門群島從臺灣手上奪走時,破口就已經出現。「中國以前在所羅門是暗地來,現在明著來」。過去中國礙於所羅門是臺灣邦交國,用威脅利誘的方式取得所羅門的合作,如今所羅門已在中國手裡,中國直接過來。這次中所簽署協議,美澳措手不及,完全無法預料,在所羅門與臺灣斷交後,已經沒有臺灣協助掌握當地情況。如今中所關係更密切合作以後,中國未來監視美澳關係將更方便、更有工具,而且更具有破壞性。
中國奪取臺灣邦交國已是中美競爭一環
他指出,中國奪取臺灣邦交國已不再是兩岸之間的外交戰,已成為中國與美國競爭下,削弱美國同盟整體戰略計畫的一部分,中所安全協議就是在這樣的框架下進行。只要中國在索羅門群島持續存在,中國就有更多合法理由去掩蓋它的真正企圖,這會使美澳等國的合作被迫採取更隱密的方式,對整體態勢當然不利。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已經把它的觸角延伸到太平洋,如果美國在太平洋的補給線無法確保,美國如何去處理印太?美國對印太資源的投放會因為中國的存在,而根本危及美國的關注能力。現在美國需要和盟邦確保,南太平洋不會被中國任意取用戰略資源,不要變成中國監視和反制美國,以及和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前線根據地。
賴怡忠說,這次中所簽署協議突顯美國沒有及時警覺應變,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防止未來類似情況發生,未來中國與基裡巴斯也可能會有新發展,基裡巴斯是美國從夏威夷到中途島之間很重要的地點,太平洋島國很多在二戰打過仗的地方都是很重要的戰略要地,現在全都是中國積極延伸勢力的範圍。
賴怡忠說,中所協議應該讓西方國家警覺到中國最近這幾年拔掉臺灣邦交國,必有其他圖謀。「過去國際間往往對於中國拔掉臺灣邦交國當成兩岸之間的事務,這種看法絕對是錯的,中國有它的戰略意圖,中國要跟美國競爭,不願輸給美國,它要在太平洋全力掌控美國動向,所以當台海發生事情時,中國要確保它能掌握、甚至能去幹擾破壞美國可能對西太平洋馳援的行動。」
他強調,台海的安全絕對不是兩岸之間的事,是區域的、甚至是全球關鍵性的重大事務。中國已開始在太平洋的第二和第三島鏈積極布局,美澳過去看到中國在第二和第三島鏈進行勢力擴張,往往以為中國只想拔掉臺灣邦交國,認為是兩岸雙邊事務,沒想到中國的目標是針對美國而來,是針對驅逐澳大利亞的影響力而來。中國這樣做的原因是「它認為它要把臺灣拿下才能在東亞取得絕對支配性的地位,進而把美國勢力逼回到夏威夷。中國如果要在臺灣的戰場決勝的話,必須要在美國從東面過來支援的所有路線,要很清楚的去幹擾破壞。臺灣在太平洋的邦交國對中國來說就是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