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津灣廣場夜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kele_jb1984)
在中國民間可謂各地都流傳著當地的神話故事,現代很多不信神的人將之稱為神話,但在歷史上這些事情極有可能是真實發生過的,只不過在時間的流逝下,僅僅留下口耳相傳及古籍的記載罷了。這裡要跟各位分享一則關於大禹的天津傳說。信或不信,當然是見人見智,但之所以流傳至今,想必存在著上天要讓世人知曉的某些關鍵訊息。
天津城廂保甲全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天津是中國北方的一座重鎮,據《天津衛志》記載,舊三岔河口位於天津城東東北隅(現今獅子林橋附近)有南運河、北運河、海河三條河在三岔河口匯流,而三條河水的顏色分成黃、黑、清三色,匯流互不相攪,是當時的一大奇觀。
相傳古代黃河河水氾濫期間,河水經常流淌至天津,幸好大禹當年治水時將黃河水阻擋在山東,並在這三岔河口的河底中放置了一把寶劍--「分水劍」。除了這一把分水劍,大禹的另一個寶貝--「定海神針」,也就是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都是傳說中,被大禹用來治水的神器。只是,定海神針被大禹放在天河定底。因此,在《西遊記》第三回中,龍王對孫悟空是如此介紹著定海神針的:「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
再返過來說說這個三岔河口。此河口有一美稱:「天津搖籃」,因為它曾經是天津最早最早的居民點、水旱碼頭及商品集散地。
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的三岔河口,僅僅有一個叫「大口」的擺渡口,而尚未建有橋梁。因此時人都到大口乘船過河。在海河的河濱上有一處菜園,菜園裡的瓜秧上結了一顆又長又白、甚為異常的大葫蘆瓜。
一天,一位操著南方口音的術士,來向菜園向老農問價,說想要購買這一顆奇異瓜果。不過,老瓜農卻不想賣,回說:「這瓜太老了,我是留著自己做種用的,您買回去也不能食用,有什麼用呢?」術士並不答話,只是出重金,一副志在必得。
老瓜農好生奇怪,畢竟是一顆老瓜,術士卻大方出了高價,價格越高,越讓老瓜農覺得事有蹊蹺。於是,老瓜農說:「您要是不告訴我真實的原因,甭管給多少錢我都不賣。」術士不得已,只好據實相告:「天津海河有處名為『三岔河口』,河底有『分水箭』,能使眾河流匯聚於此,再直奔渤海,若沒有它則河川聚集釀成水患。可是,此劍有條老龍看守,須靠我用奇術取來。今天我得了這葫蘆,騎著它就可以下水,與老龍鬥法,今天我就把這件事合盤托出,以實相告。」
術士又說,「到時我還有一事相求:某日的子夜需我倆一同前往。到時我給你五色旗。等我下水後,手從水中伸出,你看到手是什麼顏色,就遞什麼顏色的旗子給我。遇到什麼事也切勿驚慌,稍候片刻,等我得到此寶貝,必當重金酬謝你。」老瓜農點頭同意之後,就讓術士摘走了葫蘆。
過了數日,夜入子時,月光亮如白晝。術士駕著小舟來請老瓜農一同前往河中。抵達河邊後,只見術士披髮赤足,將葫蘆投入水中,然後再騎著葫蘆潛入河中。河水立即沸騰了起來,一片滾滾波濤。忽然,一隻大如簸箕的紅色巨手破水而出,老瓜農則急忙將紅旗遞了過去。又過了片刻,水中伸出一隻像剛才那麼大的黑手,老瓜農又忙著遞出了黑旗。水波立刻洶湧起來,幾乎漫過了河岸,小船也隨波飄蕩,搖搖欲翻。
老瓜農這時暗自思忖:「這分水劍乃是鎮守河的寶物,造福這一方的百姓,若是被他拿去了,馬上就會鬧水災,連我都變成魚蝦了!」等一會兒水裡又伸出一隻白手,老瓜農遂遞過去一面黃旗。結果水花四濺,河流鼎沸。那隻白手又伸了出來,老瓜農這次換遞去了一面綠旗。
小船頓時搖擺不定,將要傾覆,老瓜農趕忙把船划到岸邊,跳上岸,並慌著回頭再看情況。結果,只見那隻白手伸了出來,半天也不下去。這時,只見四面水浪高聳如山,霎時間響聲如同震雷,浪濤這時才逐漸平緩,並浮出了一具屍體。原來是已經身首異處的術士,想來是被守劍的老龍給斬殺了。術士的屍體隨後順流而下,而老瓜農也就獨自返家去了。
由於分水劍並未被壞心眼的術士取走,因此河之分流依舊。不過,畢竟遭受了一次劫難,導致三條河的水色不再分成三類,都變成了同一種顏色。
以「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一句話來映襯這則天津傳說上,可謂再貼切不過了。為了一己利益,不顧他人死活,注定不會有好結果的。
參考文獻:清代李慶辰《醉茶志怪・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