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左右。(圖片來源: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各大企業倒閉裁員、民眾失業等問題日趨突出,而當局宣傳有2億人「靈活就業」,真的「靈活」嗎?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從二本建築類大學畢業的小張,因不願去工地常駐,創過業、送過快遞,最後選擇了當外賣騎手。他曾有朋友到工廠打工,雖有社保,但小張覺得「那像牲口」。「沒有休息的機會,沒有尊嚴,上廁所都要打報告,而且每天只能上一兩次。」 「進廠像坐牢一樣,即使我再落魄可能都不會考慮。」
90後的小張即將年滿30歲,稍有門檻的技術工種已不好找,外賣則相對門檻更低。在有過隨意罰款、單價壓得極低的送快遞經歷後,他選擇了外賣這份「當時單價比較高、相對靈活自由」的工作。
小張的選擇並非個例。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與人力資源學院院長聞效儀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現在零工經濟已經不是過去邊緣的二級勞動力市場,它已經變成一級勞動力市場,甚至成為一種主要的就業方式。」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年來公布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農民工從事第二產業的比例,從2013年56.8%降至2020年的48.1%;而從事第三產業的比例,從2013年的42.6%增至2020年的51.5%,形成了「剪刀差」效應。
然而,靈活就業,真的「靈活」嗎?
小張表示,「我所在的站點,騎手職業週期通常只有4個月」,這導致管理者會在用工期內盡量多派訂單。
小張是專送騎手,每個月只能休兩天。因為要「搶單」,即使在沒有單子的時間也不能休息。一旦下線,就意味著將失去被系統派單的機會,而僅靠高峰期的單量只能勉強飽腹,所以小張不得不一直在路上保持「隨叫隨到」的上線狀態。
新人保護期過後,騎手就會面臨訂單下降的困境,被迫用熬時間來換單量。但小張所在的城市每年單量旺季僅三、四個月,疫情衝擊下的訂單量減少、騎手數量增加也加劇了內卷,掙錢更加困難。失望下,小張經常在工作三、四個月後匆匆告別這份風險高又不穩定的工作。
聞效儀認為,零工經濟實並非像其宣稱的那樣「高薪」、「自由」。「高薪」來自於逃避的社保成本,「自由」僅有「搶單自由」,而騎手並沒有「工作自由」。「對於騎手、家政等低技能勞動力來說,他們需要每週至少工作6天來保證收入,實際上是一種被動自由。」
此外,小張還提到,目前騎手最迫切的是工傷保障。小張所在的站點每週都會出一兩場車禍,但是一旦發生嚴重事故,騎手能得到報銷的醫療費用比例卻很有限。
今年初,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到2億人左右。「靈活就業」不僅涵蓋家政工、餐飲服務員等傳統服務行業的零工,還包括新業態工種,例如,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網路主播、遊戲代練等平臺零工。
這一名詞見於中國官方文件,實際就是自由職業者或半失業的代名詞。近兩年來,中國受COVID-19疫情影響,眾多企業倒閉、裁員,不少人因就業困難,不得不投入網約車、外送等自由職業,使得「靈活就業」一詞被普遍視為當局粉飾老百姓真實失業情況的美化用詞。
有網友評論說:「大部分處於失業吧,還有幾億農民。」
「要是能找到穩定工作,朝九晚五雙休,誰願意靈活就業啊呀!」
「靈活是真靈活,就是沒就業。」
「待崗青年,下崗職工,無業遊民,靈活就業,名稱的變化描繪了時代的變遷。」
「全民做主播。」
「能拿失業保險金嗎?」
還有網友諷刺說:「失業的,可以把多餘的房子出租!把多餘的車用來跑網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