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顯地方財政的緊張程度,也影響經濟發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3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了GDP增長等經濟目標,同時涉及財政赤字率及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等。這凸顯地方財政的緊張程度,也影響經濟發展。
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凸顯地方財政緊張
3月5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2022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另外,李克強稱,重點工作是財政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近9.8萬億元;政府投資方面,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高達9.8萬億元,這凸顯地方政府財政的緊張程度,近年來,地方政府由於貪腐、巧立名目花錢等因素,導致財政不足的問題一直都比較嚴重。每年僅有上海等8個省市財政自給率能超過50%,其餘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都在50%以下。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指出,「財政自給率」,俗話說是衡量一個地方「佔中央政府便宜」的指標,是用「一般預算收入」除以當年「一般預算支出」獲得的比值。中國的財政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稅制度。中央一般會拿走超過中央政府實際需求的稅收,然後通過中央轉移支付來控制地方政府,每個省市都會獲得返還,但是獲得的返還資金多少不同。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指出,財權上收,事權下放,是最近十年來中央和地方矛盾的焦點。中央政府掌控七成的財權,而地方政府恰恰相反,活干的多,錢卻越來越少。地方政府的收支都嚴重依賴於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稅收返還等。中央看哪個省市財政困難,都會撥款過去,哪個地方的官員經常到北京和財政部、發改委等官員拉關係,就會獲得比較多的撥款。
東部某市財政部門的官員對《經濟觀察報》透露,一般預算收入在中國大多數的市、縣、區僅用來發放工資,土地收入才是地方政府其它方面支出的重要資金來源,土地收入的下滑對地方財政影響巨大,因其在總收入中的份量越來越重要,「這也就形成了土地財政的說法。」
土地收入被列為政府性基金預算,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它不但能解決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缺口,土地出讓收入還需要填補地方政府的各個缺口,比如社保基金的缺口、農村的剛性支出。此外,土地收入也是專項債的重要還款來源。能夠作為專項債券償還來源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讓收入佔91%左右。
近年土地市場冷卻,房地產開發商由於債務等原因,參與地方政府主導的土地拍賣熱情不高,因此地方政府財政也受到影響。
中國財政部長透露今年財政還得過「緊日子」
土地收入下降明顯會帶來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難以為繼。這也意味著,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將重整,特別是經濟發展較差的地區。上述財政官員表示,土地收入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非常重要,現在不少地方的稅收和非稅加起來只能保證基本運轉,甚至有些地方連保運轉都很困難。所有做事情的錢都需要指望土地出讓金,有些困難的區縣發工資都要依靠一部分土地出讓金。
中國財政部長劉昆2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政府過緊日子不是短期應對措施,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劉昆在回答提問時說,政府的日子現在是「越過越緊」了,中央本級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今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把能省的錢省下來,保障機關運行等剛性急需支出。
劉昆坦承,經濟增速減緩減少了財政收入,因此靠擴大支出來提振經濟的做法出現了困難。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此前發布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1)》,對十四五時期財政收支進行預測,未來幾年財政缺口規模將擴大趨勢。預計到2025年,財政缺口將達10.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