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說:「她既然是神人,當然替天行道。福善禍淫,自有一個標準,決不會因為你們去拜了她,她不問善惡就賜你們以福的道理,亦決不會因你們不去拜她,她就降禍於你。」(圖片來源:帝堯:公有領域;背景:Winnie Wang/看中國)
接上集:【帝堯的故事】三十三:觀雲海人山為仙 尋舊跡黃帝飛升
帝堯瞻仰高祖黃帝修煉飛升的遺蹟,老將羿問帝堯是否也想效仿高祖黃帝修仙得道呢?帝堯回答道:「朕何嘗不作此想。不過當初高祖皇考的求仙,是在治定功成之後;就是皇考的求仙,亦是在治定功成之後。現在朕臨馭天下,只有十二年,離『治定功成』這四字遠而又遠,何敢作此非分之事!朕的意思,總要天下大治,得到一個大聖人出來,將這個天下交給了他。到那時,或者可以效法祖父,此刻哪裡談得到呢。」大家聽了,深感帝堯對於天下百姓極負責任,決不肯捨棄百姓而只顧自己求仙的。
又一天,赤將子輿對帝堯道:「今日須往黃帝煉丹處一看,可以見到許多遺物。」大眾就跟了他走。走到一處,忽見赤將子輿向一個小石洞中鑽了進去,轉身出來,見他手中拿著一個小石臼,向眾人道:「請大眾嚐嚐。」眾人一看,只見中間滿滿貯著流質,芳香撲鼻,不知是什麼東西。大家都嘗了一口,覺得甘香醇美,彷彿玉液。赤將子輿道:「這個叫花醞(酒),是山中猿類採了百花醞釀而成的,久飲之後可以長生,並可以久視。野人適才看見地上有猿行之跡,裡面又有一個小洞,知道必定有這個東西藏在裡面了。」嘗過花醞,大家繼續前行。一直走到煉丹之處,只見一塊平地,廣可容數百人,俯臨大壑,深不可測。赤將子輿道:「此地又叫作晒藥臺,當初黃帝晒藥就在這裡。」邊角之上還留著一座丹灶。到得下面,煉丹源,洗藥溪,搗藥之杵,舂藥之臼,種種都還存在,可想見當時修煉精勤的場景。赤將子輿一一的指點,帝堯看了不勝景仰。
剛要下山,只見對面山谷中忽然發出金光,五色燦爛,忽而如樓臺殿閣,忽而如人物花鳥,忽而如蛟龍虎豹,忽而如甲冑干戈,足足有一個時辰之久,方才漸漸消去。大眾又看得奇妙極了。赤將子輿道:「這個就叫作放光,是此山三大奇景之一。」帝堯道:「看這個情形,大概是海市蜃樓之類。」赤將子輿道:「當初野人亦如此想。後來不但日間看見,就是夜間月下也有得看見,似乎與海市蜃樓不同,究竟不知是什麼。」
這時,帝堯住在山中,已有十幾天,各處都已遊遍,遂向群臣道:「朕來此久了,巡守之事擱置,究竟不是道理,且待將來有機會再來重遊吧。」赤將子輿道:「野人天性喜歡遊蕩,既然勸帝到了這裡,還要勸帝到一處。」帝堯忙問何處。赤將子輿道:「離此地不遠有一座縉雲山,也叫仙都山,亦是當初黃帝煉丹的地方。帝既然為瞻仰祖宗遺蹟而來此,那麼彼處亦是遺蹟,何妨順便一往瞻仰呢?好在路徑不遠,尚不至於有誤巡守之期。」帝堯沉吟了一會,說道:「那亦使得。」於是,次日大眾就下黟山。臨走的時候,各人都取了不少物件,赤將子輿取了百花洞邊的百花。老將羿取了一種放光木,放在室中,夜間能放光的。羲叔取了兩種:一種是五色石。這石子椎碎之後,放在火中燒起來能起五色光,是可玩的物件。一種是磁石,能夠吸鐵,是有用的物件。其餘從人,取的尤多。如龍鬚草、香沙、丹砂之類;香沙、放光木兩種,取得人最多。還有一種雲霧草,既可以作飲料,又可以治目盲,取的人也多。大眾此番遊玩多日,既得飽享眼福,觀賞了先皇遺蹟,瞭解許多祖宗軼事,又得到無數珍奇物件,歸去可以誇耀家人,饋贈親友,無不歡欣雀躍。
帝堯君臣離了黟山向縉雲山而來。那縉雲山孤石干雲,高約三百丈,雖則沒有黟山那樣靈異,但是亦有一百零六個峰頭,或如羊角,或如蓮花,幽奇峻秀,頗賞心悅目。
黃帝煉丹的地方,一切遺物經赤將子輿一一指點,帝堯都見過了。據赤將子輿說,黃帝在此煉丹的時候,一日有非紅非紫的一種祥雲出現,名叫縉雲,所以這座山就叫縉雲山。
帝堯立在最高峰上,向東南一望,只見一片茫茫,都是大海。原來這座縉雲山是緊貼海邊的,海中群島點點,星羅棋布。赤將子輿指著說道:「這近前的島嶼名字叫甌,遠處的島嶼名字叫閩。甌島之中有一個島,就是容成子修煉之所;又有一個島上有方石,其形如匱,從前黃帝將玉版、金券、篆冊等等藏在裡面,所以亦叫作玉匱山。帝要過去望望嗎?」帝堯道:「不可不可,愈走愈遠了,且待將來有便,再說吧。現在且到海邊望望。」
於是,君臣等即便下山,到得海邊,只見停泊著無數船舶,又有無數百姓扶老攜幼,手中拿著種種祭品,要上船去,其中尤以婦女為多。帝堯看了不解,就叫侍衛去打聽。
隔了些時,那些百姓老幼男女一齊走來。原來他們聽見說聖天子在此,大家都想瞻仰瞻仰,聽聽聖天子的言論,所以都跑來。行過禮之後,有一個百姓說道:「承聖天子下問,小民等是到仙姥(ㄇㄨˇ,mǔ)島上,拜仙姥去的。」帝堯道:「仙姥是什麼人?」百姓道:「是個老姥,住在島上,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她的年齡亦不知道有多少歲。她是專門煉金丹的,有九轉玄功,也不知道她煉了多少年。五年前,忽然修煉成功,白日飛升,成仙而去。島上百姓就給她立了一座廟,並且將她的生日作為紀念日。到得這一日,無論遠近各處的人,都要去朝拜頂禮,燒些香料的。小民等此去就是為此。」帝堯道:「仙姥生日是幾時?」百姓道:「六月十九。」帝堯道:「汝等去做什麼?是求成仙嗎?」百姓道:「不是求仙。這位仙姥,平日在世是很慈善的,最喜歡濟人之急,救人之難。小民等這番跑去,或是求財,或是求子,或是求壽,或是求福,或是求病癒,都是求神保佑的。」
帝堯聽了,不禁嘆口氣道:「據朕看來,你們這種求法是錯了。『天道福善而禍淫』,人一定要行了善積了德,天才降之以福;必定作了惡,天才降之以禍。假使並未行善,天就降之以福;並未作惡,天就降之以禍;那麼天道不公不明,不成其為天了。你們自己想想,自己曾經行過善事嗎?還是做過惡事呢?假使沒有行過善事,那麼趕快回去行善;假使已經作過惡事,那麼趕快回去改過修行。仙姥究竟是什麼樣一個人,朕不知道。聽你們說她已成了仙,是個神人,既然是神人,當然替天行道。福善禍淫,自有一個標準,決不會因為你們去拜了她,她不問善惡就賜你們以福的道理,亦決不會因你們不去拜她,她就降禍於你。所以朕說,你們求的念頭未免錯了。」那些百姓道:「帝的話固然不錯,但是小民等拜神燒香,正是修行行善呀!」帝堯聽了這話,便搖頭說道:「汝等這話又錯了。朕且問你等,怎樣叫作善?怎樣叫作惡?善惡二字,究竟是怎樣解說的?」
百姓聽了,面面相覷,大家都回答不出。帝堯道:「朕告訴你們,從大處來說,敬畏上天,謹從天命,是大善;從我們人人可行處來說,有益於人類的事情叫作善。為他人著想,互相扶助,互相救濟的。從更具體來說,人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愛護子女,善待身邊一切人。人生在世,為善是本分;並不是因為行了善可以得福報,才去行善的;惡是決不應該作的,並不是因為作了惡必定得禍,才不去作惡的。這個就叫作人的良心。上天造了人,給人規定了人的行為標準。假使因為可以得福才去行善,那麼這個行善之心就是假的,假的神是不會佑護的;如果是因為恐怕得禍的原故,才不去作惡,那麼這個亦是假的了。假的神也是都知道的。那自有標準的。要知道『福善禍淫,善惡有報』,是上天的公理。不是上天開了一個商號,向人間作買賣。你們拿了一些祭品、香料,給神仙磕幾個頭,就算是行善,就要求子得子,求財得財,求壽得壽,求福得福,沒有這樣的事情。這是在褻瀆神啊。你們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那百姓道:「照帝這樣講來,確實是有道理。那麼仙姥山,小民等就不去朝拜了?」帝堯道:「這又不然。敬拜她是一回事,求她又是另一回事情,你們先自己想一想,我究竟崇拜她的哪一項?如果崇拜她的成仙得道,光朝拜朝拜是沒用的。最要緊是自己亦學著修煉起來。如果崇拜她的大慈大悲,那麼就學她對人都好。這樣即使不去朝拜她,她都可能來扶助我,保佑我的。所以朕說崇拜是一件事,求她又是一件事,還有學她又是一件事,至少崇拜他可以得到一個做人的榜樣,不過不去學他終是枉然。你們知道嗎?」那眾百姓聽得是口服心服,齊聲回道:「知道知道!」
帝堯亦不再多說,回身上岸,百姓一齊歡送不提。帝堯一行離了縉雲山,一天將到彭蠡湖,忽聽得空中有異鳥飛鳴之聲,舉頭一看,那鳥是一隻青鸞,上有一人,這人是誰呢?
主要參考文獻:鍾毓龍《上古神話演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