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村落圖。出自清明上河圖。(圖片來源:臺灣故宮博物院)
昨天是黃曆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也就是俗稱的「子婿日」。那麼,今日黃曆正月十二又是什麼日子呢?或者說,我們該遵守哪些民間習俗呢?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實正月十二的習俗可多了,而且今天有所謂的「過老鼠節」。就讓小編為您介紹正月十二的習俗與禁忌,包括:搭元宵節燈棚、烤火節、收舊鞋子、禁拿剪刀等。
首先要為各位介紹過老鼠節。
這是漢族民間傳說:黃曆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也有的說這一天是老鼠生日,於是人們圍繞著老鼠創造出各種各樣「節目」,不但表達了老百姓對老鼠的憎恨,還驅趕了父老鄉親們一年的辛苦勞累。
過老鼠節之飲食文化
此一節日帶來的影響在飲食文化上,最為鮮明。例如民間會「捏老鼠嘴」「吵老鼠耳朵」「嚼老鼠眼」。不過,什麼是捏老鼠嘴呢?
一、 捏老鼠嘴
中午,家裡要包餃子,包成的餃子要捏成老鼠模樣的,有嘴、有耳朵、有尾巴,還用綠豆當作眼睛,捏成的餃子恍如一隻真老鼠,非常逼真。這天,家家戶戶之所以包餃子,製作一件件麵塑藝術品,是因為包餃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咔喳咔喳」嗑東西了,「一年家中沒有老鼠」。
二、吵老鼠耳朵、嚼老鼠眼
正月十二的晚上,家家戶戶都習慣喝小米麵或玉米麵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讓老鼠看不清東西。晚飯後,人們還會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聾老鼠的耳朵」。同時,因為花生和老鼠的眼睛很像,吃花生也叫嚼老鼠眼,意思是「讓老鼠變瞎」。總之,在過老鼠節這天,父老鄉親都針對老鼠想法各種各樣的辦法。由此可見,老鼠是多麼不受歡迎!
過老鼠節之民俗活動
除了上述的飲食文化,民間在今天還會舉辦哪些民俗活動呢?當然,首先還是先介紹與過老鼠節密切相關的民俗活動。
一、烤老鼠火、烤百齡火
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的漢族民間,至今還保留沿承著正月十二(有的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風俗習慣。黃昏時分,人們在自家門前,點燃柏枝,煙霧中瀰漫著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圍坐火邊,謂曰:烤柏火、烤老鼠火、烤百齡火(柏樹俗稱百齡)。
烤老鼠火,傳說正月十二夜,老鼠娶親。所以要烤老鼠火(因為燒的是百齡樹葉,所以也叫烤百齡火)。烤柏火寓意為「敗禍」,可以避瘟驅邪,人們將不用的舊家什,全部燒掉,用燒後剩餘的柏枝雕成「柏鎖」,繫上繩子,掛在嬰兒脖子上,以求長命百歲。
諧音「烤百火」「烤百齡火」,孩子們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無災無恙。
二、早上敲遍牆角旮旯
「打、打、打旮旯,十個老鼠九個瞎,留下一個撥眼的,眼裡長個蘿蔔花!」正月十二早上太陽還未升起來,徐莊村各家各戶的大媽、大嬸們就帶著孩子們嘴裡一邊念叨著,一邊手拿著木棍敲打著可能藏老鼠的地方,土坑的坑洞裡、牆角的老鼠洞裡、牆根的磚縫裡、木櫃底下的布鞋裡、牲畜棚裡、柴房裡、廁所裡……凡是屋子裡的旮旯都要敲打個遍。
三、藏剪刀
一般說來,今天忌諱用剪刀。這是一項關於過老鼠節的重要禁忌。早飯過後,該村各家的媳婦姑娘們都要把平時用的剪刀藏到抽屜內、褥子底下,而且還要用紅繩或紅綢把剪刀捆包起來。據悉,過老鼠節這一天大人孩子都不能用剪刀,只要聽不到剪刀的「咔喳」聲,家裡一年就聽不到老鼠嗑東西的聲音。
因此,媳婦姑娘們將剪刀藏起來,就是怕孩子們拿剪刀來玩耍。
四、收舊鞋
同時,各家各戶的孩子們背著筐頭挨家挨戶收舊鞋,村中的老百姓也樂意把 「邪」( 鞋)送出去。平時,該村老百姓將穿壞了的舊鞋不當作廢品賣掉,而是專門等到過老鼠節這天給上門收舊鞋的孩子們。
有村民介紹,老鼠除了打洞外,還習慣藏在人們不穿的舊鞋裡做窩、生育小老鼠。孩子們會將收到的舊鞋,再壘成老鼠洞的形狀燒掉,象徵著將各家各戶的老鼠「一窩燴」。
五、十二搭燈棚
最後這一個習俗著實重要。因為打從今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