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迎來「大轉骨」的一年。兩岸雖然關係緊張,但外商在台灣已滿地開花,甚至變成新的護國神山?默克集團動土典禮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高雄市政府提供)
【看中國2022年2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劉世民綜合報導)台灣迎來「大轉骨」的一年。兩岸雖然關係緊張,但外資過去4年投資台灣平均金額卻比之前20年高出49%。外商在台灣已滿地開花,除了半導體外,製造業、科技業,甚至還有服務業等。為什麼《經濟學人》口中「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大家還要衝過去?甚至還把最重要布局放在台灣?這些外商變成台積電以外的新的護國神山?
據《中央社》報導,2021年12月14日德國老牌製藥跟化學材料商默克集團的執行董事暨電子科技事業群執行長凱.貝克曼(Kai Beckmann)通過視訊於記者會上宣布,將投資台灣170億元新台幣。當月16日台灣默克集團於南科高雄園區內舉辦新廠動土典禮,董事長李俊隆說,「如果沒有讓這個投資案落在台灣、落在高雄,可能是職涯當中一個很大的錯誤。」
當最頂尖技術都位在台灣,不只半導體商來,連下游硬體廠商,還有主攻消費的服務業與零售業也會來。當經濟變好,則台灣越多人領取高薪,自然消費力變強。
綜合台經院、國際貨幣基金(IMF)等研究單位的預估,台灣的人均GDP最遲3年後可能超越韓國而站上4萬2800元美金。
據《商業週刊》報導,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的教授蔡明芳對此認為,「外商投資台灣有個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改變低薪。」當科技業給得越多,服務、傳產業也得加錢留住人,「不能只調1千、2千,得要5千才留得住人,這對年輕人薪資有正向影響。」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的教授邱俊榮也解釋,「台灣許多企業習慣壓低成本、低價搶單做生意。」而有技術、資金的外商,能夠打破負向的循環,「現在,真的是機會來了。」
荷蘭的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的全球卓越創新中心的資深總監趙中榛表示,因為最先進的客戶台積電就在台灣,「它動作最快,我們要跟著它成長。」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受訪時說,半導體產業許多外商現在都主動要來,「比如它原有80分的技術能力,跟台積電合作後,會變成90分,它不來,別人搶著來。」
隨著台灣和外商的連結更加緊密,帶來的益處不只於薪資和工作機會而已,甚至升級版的「矽盾」也正在成形。這層防護如今不再僅有台積電,來自美、德、法、荷等國的這些外商,亦都將成為台灣新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