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長幅度逐季降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度經濟數據,GDP增長幅度逐季降低。內需、投資、消費、地方財政等方面隱患重重,凸顯經濟根基已經不穩。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經濟成長率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四季度GDP同比增長4.0%,呈現逐季降低的情況,全年GDP同比增長8.1%。
值得注意的是,從各個地方政府的舉動和官媒的報導來看,中國經濟數據飽含水分,按照總理李克強曾經公開說的話是「僅供參考」。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撰文稱,「解讀主要朝著積極面去了,四季度的4%一筆帶過,經濟大環境的問題一筆帶過,沒有針對人們的擔心展開闡述分析。大概統計局也想給人們鼓勁,非常可以理解,這通常被看成政治正確的表現。」
胡錫進認為,「勁不是這樣鼓的。這樣的鼓勁恰恰會讓一些人擔心,經濟工作當前面臨的嚴重問題沒有受到重視,它們有可能繼續慣性地延續下去,而公眾需要做的是對那些問題造成的後果保持接受和適應。這反而會傷大家的信心。」
1月17日,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分析中國年度經濟數據認為,從消費、投資和地方財政看到中國經濟隱憂。「2022年大概會進入5%的年代,可能今年(2022年)第一季會很難有漂亮的數字,況且從去年第三、第四季開始一連串強化監管,幾個方面會顯得疲弱。」
臺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指出,「中國電子業最近有一個比較大的隱憂,電子產業斷鏈的問題,對他們會有些影響。除了恆大之外,東北有些金融機構危機,會部分影響到他們金融體系。」
臺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所謂的「穩」有兩種,一種是「穩」成長,讓大家對未來增長有預期;但現在卻是下面在掏空,根基不「穩」,就算放錢下去也沒有人願意幫忙做根基,創造就業。
美國投行高盛集團1月11日發布報告,將中國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先前的4.8%下調到4.3%。導致高盛下調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當局為了控制疫情而加大了抗疫限制性措施的力度,對經濟活動造成顯著的抑制效果。
新一輪的疫情爆發,西安、河南鄭州、安陽、天津等地政府繼續奉行「清零」政策,對零星出現的感染病例展開大面積圍剿,社區封閉、航班停飛、交通停擺、數千萬居民被隔離,致使經濟活動突然中斷。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高盛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Hui Shan)在報告中表示,鑒於中國近期的疫情發展,尤其是超常的限制措施以及帶來的經濟成本,消費可能受到的影響最大。
另據《路透社》報導,去年中國全年放貸創歷史記錄,但在12月,放貸數量顯著減少,經濟疲軟勢頭已經呈現。為防止經濟急劇收縮,中國央行開始採取多種刺激措施,預計今年將繼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的走勢。
外界認為,北京當局在3月舉行的「兩會」上將宣布2022年GDP增長目標至少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