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1月10日訊】元宇宙紅了之後,配套的技術也跟著進入大眾視野,VR技術就被譽為元宇宙的頂樑柱之一,但真正的事實是,VR成名要遠遠早於元宇宙。遙記得2016年元旦,資本開始蜂擁而至,各路大佬發表的激昂演講依然歷歷在目。遺憾的是,五年之後,VR並沒有成為媲美於電腦、智能手機之類的現象級產品,流行程度甚至遠遠不及PS遊戲機、智能手錶等等。曾幾何時,人們對於VR技術充滿幻想,設計出大量的應用場景,包括沉浸式遊戲、立體電影、遠程購物、VR旅遊等,甚至一些成年人的服務,也巴望著VR技術來拯救自己。只是這一切的美好,都被一個重重的頭盔和它所帶來的眩暈感,瞬間毀滅。
現在,大家只能寄希望於VR能藉助元宇宙的春風再次起航,或許在更大規模資本的加持下,VR硬體會十分便攜,VR軟體編程人員亦能養活自己。
或許,現有VR產品只是實驗產物,給業界做參考。其中最核心的警醒:產品和人性之間的匹配度。類似VR、遊戲機之類的娛樂設備,勢必要迎合人性,而市面上的VR設備之所以沒有爆火,底層邏輯在於:它是反人性的產品,需要消費者頂著巨大的「眩暈」來操作。
VR設備有哪些「神操作」?
任何產品都要考慮人性,誰能熟讀人性,誰家的產品就能大賣。人性是什麼,不置可否地說,現在的人就是貪婪、懶惰、自私、虛榮等的物質體現。
過去10年最成功的產品莫過於iPhone,表面上看是設計、品質、系統這些因素,但底層邏輯是喬布斯戳中了人性深處:作為一個綜合性平臺,iPhone創造出一個新的移動網路世界,滿足人性之貪婪;而觸摸屏、簡單的操作又讓懶漢們趨之若鶩。此外,相比於個人電腦、網吧的公共設備,消費者手裡握著一個4-5寸的小屏幕,獨處操作,很好地迎合了人類之於隱私的需求。至於說,虛榮心更是讓Apple團隊利用得恰到好處,連企業家、明星都曾把iPhone4作為身份標籤。所以,iPhone在全球範圍內爆紅,絕非偶然,而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相比之下,VR設備就不是太友好。2016年,它們曾經以「救世主」的身份鳥瞰資本市場,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僅一年的時間,很多大佬就對著VR頭盔連連嘆氣:VR設備就是一個字「快」,熱得快,涼得也快。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縮寫,中文意思是虛擬現實。事實上,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類似的概念,旨在利用計算機平臺和感測器技術創造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而普通人之於VR場景的嚮往,正在於能沉浸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之中:或逃避現實、躲避瑣碎;或橫行無忌,釋放人性之惡。
尷尬的是,VR設備始終要用一條線,告訴用戶:你們永遠也逃不出我的控制。無論是任天堂、PS VR等遊戲玩家,還是HTC Vive、小米VRE都沒有辦法「釋放人性」。VR產品通常體積龐大,不便攜,需要和電腦進行複雜的線路連接,把用戶框到一個「圈圈」裡,經典地「畫地為牢」。雖然小米、HTC等廠商推出的一體機,便攜性有所提升,但是佩戴超過10分鐘,一般人都會感覺頭暈、噁心,這簡直就是致命打擊。人性就是懶惰,總想躺著就把事情都給做了,VR設備卻要讓用戶克服頭暈。在非剛性需求領域,VR產品自然會遭遇冷眼。
背靠大樹,元宇宙會翻紅VR設備嗎?
2016年也是中國VR的投資元年,尷尬的是,只有這麼一個火爆的元年,然後,VR就變成了過氣明星。如今回頭看看,5年之前的情況就是市場很熱,但是消費沒有起來,包括設計、採購、製造、銷售等工業體系基本沒有。而5年之後,元宇宙熱度提升,好像又是一個新的輪迴:現在,大家感覺元宇宙就是一道「技術燉菜」,而在這一鍋亂燉中,VR技術應該是一味主要的食材,以至於,冷眼許久的VR概念藉助元宇宙再度翻紅。
現在,元宇宙的投資非常火熱,一些金融人坦言:現在賺錢有條捷徑,只需要搞點和元宇宙相關的概念就可以了。幸運的是,VR的投資早已變得理性,今年的投資案沒超過30件。顯然,資本正等著VR盡快成熟起來。
如前所述,VR頭盔是一些反人性的設備,事實上,沒有用戶願意為了一個「非剛需」的活動,去克服生理上的不適,這其實也凸顯出VR的定位問題。顯然,虛擬世界更靠近遊戲、娛樂產業,用來消耗人們的剩餘精力,也就是非剛需產業,但顯然,VR的內容遠不止於此。這兩年因為疫情,世界格局正發生著激烈的變化,包括教育、醫學等行業都在經歷重組,正是VR大顯身手的好時機,比如通過VR設備完成複雜的教學課程,把文字、圖片、電視教程,構建成為立體而完整的學習模型;醫院則可以通過數據採集,再利用VR技術做更加明智的判斷;據說,日本的小小影片產業,也想藉助VR技術來修正畫面,升級用戶體驗。顯然,VR技術在「元宇宙時代」大有可為。
當然,要想讓產品落地,勢必要從硬體、軟體上做出革新,涉及晶元、顯示器、光學器件、聲學、感測器等等,這些行業都需要認可元宇宙和VR的前景,同時,獲得相應的投資。筆者能想到的願景:VR設備被濃縮成為一個普通眼鏡的大小,靠無線信號連接。普通人能接受眼鏡,自然也會接受VR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