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圖片來源: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2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雲澤水採訪報導)本週,《美國之音》發布年終報導稱拜登的對華政策,比川普(特朗普)更川普。《美國之音》認為拜登延續了川普對華的強硬態度,即便拜登政府上臺後,在對中共關係上,用「戰略競爭」取代了川普的「大國競爭」,但是,川普對華戰略的框架基本得到了保持,甚至更為強硬。
文章強調,拜登政府在臺灣、貿易、軍事、人權和高科技等領域持續對中共加碼,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是蕭規曹隨,可以稱之為「川普2.0版」。一切皆在表明,拜登政府是鐵了心要與共產黨鬥到底。
為此,知名人權律師、美國天主教大學人權中心研究員陳光誠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所謂的「拜登比川普更川普」的說法值得商榷。首先不能完全否定拜登延續川普的對華政策,這是前提,凡事沒有絕對。但是,拜登政府的一些政策確實走了回頭路,對比彭培奧與布林肯的態度便可洞察細節,彭培奧明確表示支持中國成為民主國家,布林肯的態度則是無意改變中國體制,這就是差別也是差距。
川普時期明顯把中共看成蘇聯,目的就是終結中共,拜登政府顯然沒有把中共與蘇聯劃等號,拜登政府不斷強調競爭與合作共存,這點類似中共的說法,叫「合作共贏」。所以拜登與川普的對華方向是不一樣的,甚至存在本質的區別。
拜登作為新掌權者,他的團隊深知美中關係已經沒有辦法回到從前了,包括未來的新任政府誰想走回頭路都很難,時勢比人強,沒人敢在大形勢下逆勢而為。第一是有非常大的阻力,第二從一個政客的角度來看的話,這樣做意味著非常高的風險。
陳光誠強調,西方所說的競爭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大家在一個共同的公平原則之下來進行競爭。公平的規則之下,大家去各顯其能,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以及盟友沒有辦法和一個共產主義政權,一個不擇手段的邪惡政權競爭。西方被各種條條框框所限制,中共則能偷就偷,能搶就搶,試問面對這樣的流氓還怎麼去競爭。
正與邪就是勢不兩立、水火不容,邪惡與文明沒有辦法在一個屋檐下和平相處,文明世界縱容邪惡後果就是被邪惡吞噬。當政者必須面對現實,若脫離現實一味唱高調,沒有任何的意義,更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舉個例子,去香港與中共競爭試試,香港多年建立起的民主、司法體系被中共瞬間摧毀,司法獨立、新聞自由、民主法治可否在中共的控制之下恢復,答案是不可能的,只有脫離中共的控制香港才會恢復以往的繁榮。放在國際大環境中,又如何進行公平有序的競爭。
再看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行動,最後還是派出了關於與美國運動員一同前往北京,外交抵制淪為了一場文字遊戲。抵制就是抵制,現在不管以什麼樣的藉口派官員參加,派官員前往就是破了外交抵制的約定,至於保護運動員安全的說法略顯牽強,民主國家就不應該參加專制的盛宴。
陳光誠指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問題在於,戳不到中共的痛處,甚至是不知道痛處在哪裡,好比是進站的火車頭吹的響跑的慢,拜登如果要延續川普的對華策略,核心就是要做到釜底抽薪,尤其是在經濟方面制裁中共。
在經濟問題上向中共發難,刀刀都是切中共的要害,原來中共的幹部一直都在說,不管你們做維權的也好,做民運的也好,怎麼喊,中國人民不會跟著你們去鬧的,因為共產黨把經濟搞得太好,這一直是中共合法性的基點,為了證明中共執政的正當性「六四」鎮壓竟都成了正確的。
拜登政府需要明白一點,中國的市場對於美國的來說,只是錢的問題;然而國際的市場對於共產黨來說那就是命,沒有了就死定了。目前美國對華戰略是經過了調整,中共也從中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甚至是死灰復燃。
包括中共外交官對美的態度的強若變化,沒有辦法跟川普時期相比,再到中共整治打擊網際網路、整頓教培行業、收拾房地產業,都令美國很受傷。不得不說,中共對美的態勢已經由守變攻。
陳光誠表示,不論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有沒有延續川普的強硬態度,民眾需要關心的是不要讓對華策略成了面子工程,更需要拿出實際行動遏制中共的擴張。
拜登政府有個宏願,就是重整或是重振民主聯盟,以歐洲為例,美國與歐盟的矛盾也是由來已久,法國跟美國唱反調也不是一次兩次,甚至成了傳統。包括美國擔任了歐盟的防衛工作,畢竟花的是美國納稅人的錢,現在想讓他們承擔一部分費用都十分難推進,更不要說聯合對共需要割肉放血,牽扯到國家利益,幫手沒準會成為負擔。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可以參考川普把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這件事情,當時很多人擔心搬遷大使館會引起中東新一輪的動盪,但真正實施後反而和平更勝從前。對中共也是,長痛不如短痛,瞄準中共命門,對美國有益也會令整個世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