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爸媽養娃累的5大原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以前,孩子多,家長忙著生計,大的孩子帶著弟妹,孩子們一個個長大了;現在,孩子少,生活條件也有所改善,爺奶、爸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還抱怨「太難帶了」。這是為甚麼呢?
中國爸媽養娃累,主要體現在這5個方面:
1、對孩子期望太高
中國家庭裡,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事事為孩子籌謀,從未生、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上大學、孩子工作、結婚、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幾乎無一日間斷。
這期間是各種操心、各種比較、各種選擇、各種糾結、各種傾盡全力、各種力不從心、各種滿心希望、各種灰心失望、各種早知今日、各種悔不當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後又是對孩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的各種期待。
心力交瘁地過來幾十年,怎麼能不累?累的根源,就在於爸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對孩子自己發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
如果爸媽能夠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祿的期待,只希望孩子成長為獨立的、自主的、幸福的人,育兒生活,會輕鬆很多。
2、父母之外的人參與太多
我們經常看到,國外的父母,嬰兒車上推一個,懷裡抱一個,手裡還牽一個,兩個人,甚至一個人,就能帶上一小隊娃兒。
而中國家庭的典型景象,卻是一隊人,帶一個娃,爸爸媽媽呵護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伺候著,甚至還跟著個保姆阿姨背著大包小包做後勤支持,能趕得上皇帝出巡了。
打個比方。一個小家庭,好比是一間公司,原本爸爸媽媽自己應該是全資股東、最高負責人,有各項事務的決策權。
但不少家庭,接受了來自長輩的各種「投資」——資助買房、伺候月子、幫助帶娃等等,於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因為自己的「投資」,擁有了這個家庭或多或少的所有權,成為了「股東」。
既是股東,就要發表意見、參與決策,有的還要求自己有「一票否決權」。這樣的治理結構,讓原本簡單的家庭事務變得複雜無比,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媽媽,如何能不累?
甚至更糟糕的是,有的爸爸媽媽,連一家之主的地位都不保,自己的家庭事務,還需要聽憑自己的父母做主,於是大家更是勞心勞力,矛盾叢生。
中國父母事事都為孩子籌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3、攀比之心過重
別的孩子都在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了,我們要不要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別的孩子都在吃好幾百塊一桶的洋奶粉,我們不吃,會不會影響孩子發育?
別的孩子都在穿名牌、大牌,我們買不買,不買會不會被笑話家裡太貧窮?
要時刻看著別人,自己又要時刻努力跟上,以免掉隊,如此怎能不焦慮、不累心?
別人是別人,我們是我們,每個家庭和人都有自己的原則、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不必跟著別人跑。
爸爸媽媽們如果能看開這一點,育兒之路上的勞心勞力,又會省去很多。
4、對孩子事務插手太多
做父母的都會對孩子盡心盡力,但是對孩子的事務插手太多,會培養出不能自主的孩子。
孩子上學,幫著背書包、記作業;孩子寫作業,爸爸媽媽在一旁陪著、盯著;老師布置了任務,常常是孩子還沒搞清楚,爸媽已經奮不顧身地撲上去,幫著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說盯著孩子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這些日常了。
如此被「照顧」著的孩子,生活中幾乎只剩下了上課、上興趣班這兩件事。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自主,包括生活、學習、閱讀、情感,爸媽才能夠真正的輕鬆。
這樣不是偷懶,是讓孩子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由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5、爸爸參與過少
有一個很犀利的說法,叫「喪偶式育兒」,說的就是爸爸不參與育兒、缺席孩子成長的狀況。
帶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恐怕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常態,也是很多媽媽覺得帶孩子累的重要原因。
父母一起帶娃,既分擔育兒生活中的具體工作,也共同討論關於孩子的各種大小問題,得出一致見解,然後一起付諸行動。
這樣做,一是工作量通過分擔得以減輕,二是孩子與父母兩個人,都可以建立起親密關係。
父母的共同陪伴,讓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發展得更健康、健全。
養孩子到底累不累?還是要看爸爸媽媽怎麼選。
如果爸爸媽媽能剔除那些讓育兒生活疲憊不堪的因素,相信養育孩子會變成一段相當愉快、美好、輕鬆的人生旅程
責任編輯:倚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