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累?那可能是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按:總是覺得累?可能是我們稱為「疲倦」而忽視的病,研究發現POTS(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姿勢性直立心搏過速症候群)會使自律神經系統無法正常管控血流,最終導致疲倦沒有活力。
1999年,我加入梅約診所之後沒多久,就開始在小兒科與轉診診所看診。既然身為一般兒科醫師,我的病患自然是來自美國各地、而且病情無法歸類於特定專業領域的小朋友。
患有慢性疲勞(通常也有慢性疼痛)的青少年,多到令我很快就招架不住了。我看到這麼多疲倦的青少年,心想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想把這種感染後的疲勞型態稱為「撞牆症候群」——這些優等生撞到了一面「疾病之牆」(類似單核白血球增多症),然後就萎靡不振了。某位神經科醫師朋友覺得這些病患或許得了POTS(編註:姿勢性直立心搏過速症候群,是合併姿勢直立低血壓和姿勢直立心搏過速的一種症狀),我還想說到底是吸了哪種大麻才會得這種病?待我朋友向我解釋了POTS是什麼,我還真的從來沒聽過這種病。於是我開始檢查病患不同部位的脈搏,結果發現多數疲倦青少年確實符合POTS的診斷。
不幸的是,新千禧年剛開始的時候,無知的醫生不只我一個。即使到現在,許多醫師仍然沒聽過POTS。許多青少年的疾病還是沒被診斷出來,因此錯過了有效的治療。
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大多自律神經失調
我們來看看自己對於慢性疲勞了解多少,以及為什麼有慢性疲勞的人,通常都自律神經失調。
199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統一定義。這是為了要幫助研究員更方便比較病患、療法與成果,否則一如慢性疲勞患者應該都知道的,通常會有好心人給出這種建議:「我阿姨的表哥的鄰居跟你一樣。她採用了某某療法,現在已經好了。你應該試試看。」
慢性疲勞一般來說是指人疲倦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慢性疲勞症候群是由下列三個準則來定義:
一、嚴重疲勞超過6個月,而且無關其他可識別的醫療診斷或檢查結果。
二、疲勞程度干擾到日常活動。
三、下列8個特定症狀至少出現4個:
・體能鍛鍊之後的疲勞,持續24小時以上。
・睡眠品質不佳。
・短期記憶力或集中力受損。
・肌肉疼痛。
・多處關節疼痛,卻沒有紅腫。
・出現全新類型的頭痛。
・喉嚨痛不斷復發。
・脖子或腋下的淋巴結腫脹,碰到就會痛。
當然,還有其他許多疾病也會造成這些症狀,所以假如沒有先找出並治療其他可能的疾病,就千萬別給病患貼上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標籤。
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青少年多數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990年代末期,紐約有些醫生正在設法治療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青少年。他們決定檢查這群青少年的自律神經系統。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自律神經系統檢查方式,就是觀察這個人站立時的血流變化,醫生稱之為「抬頭傾斜」測試。受試者躺在特殊的床上,接著這張床會慢慢傾斜(編註:該設備因此被稱為傾斜床[tilting table]),直到幾乎直立為止(約呈70度角)。由於他靜止不動,並且受到支撐,這樣就不需要用到腿部肌肉。這讓醫生可以檢查他在違抗重力、且不使用手臂與腿部肌肉時,心跳(脈搏)與血壓的變化。這種檢查可以排除骨骼肌與有意識的行動等影響,凸顯自律神經系統如何管控血流。
這群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青少年,大多數(26人中有25人)在傾斜時都很不舒服;18人心跳加速,還有7人昏倒。這明確證實了一件事:慢性疲勞的人當中,至少有些人的自律神經系統是真的失調了。研究人員也發現,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在休息時,心跳會異常穩定,而且他們的脈搏缺乏正常的快慢變動。這與患有POTS的人們很類似。這一切皆顯示出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與副交感部分,並沒有處於平衡。
幾年後,挪威某個研究小組指出,患有慢性疲勞的青少年,站立時的交感反應會比副交感反應還強烈。該小組也發現,患有慢性疲勞的青少年,排汗的情況異於正常的青少年,而這種異常的排汗,是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兒茶酚胺)的反應能力有了變化。2011年,這群挪威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β神經傳導物質受體的基因組成也有了變化。
顯然,有許多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自律神經系統都失衡了。
本文由大是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疲倦的青少年:孩子天天喊「累」?先別罵他懶,這可能是我們稱為「疲倦」而忽視的病。》,作者:菲力普・R・費雪(小兒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