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中狀元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亦與德行有關。(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歷史上有狀元郎之說,誰家的書生被皇帝欽點為頭名狀元,是一件很光宗耀祖的事,不僅要披紅戴花在京城跨馬遊街三日,家鄉的父老鄉親看到喜報也有很多對書生家人的祝賀與羨慕。今天的中國大陸則有高考狀元之說,例如各省的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這同樣是很榮光的事。當人人探討狀元的成功,幾乎都集中在學習方法、勤奮努力、認真聽課等,甚至是運氣,但最最重要的一點――德,卻都被大家給忽略了。
許多人總結成功之道時,往往不脫四項:天降機遇,恰逢其時,貴人相助,加上個人努力。這些條件看似很有道理,仔細推敲,如果沒有決定人命運福分的「德」,這四條能那麼巧合的在一個人身上出現嗎?有的人也非常努力,起早貪黑,有的打了幾份工,也沒有成為千萬、億萬富翁,日子仍然過的緊巴巴,幸運之神為什麼不眷顧他呢?根本原因就是沒有那麼大的德,從而沒有那麼大的福分。
決定人未來福分的德從哪兒來?除了前世行善積的德外,加上祖上積的德,還有一種就是這世做了大善事,積了大德,從而獲得大福分,各種機緣就是那麼巧合的在一個人身上出現了。不少古例就揭示了這項道理。
拒淫邪守德行 積陰德中狀元
唐皋,是安徽歙縣人,從小就讀書用功。
鄰居有一位小姐,對唐皋頗為愛慕,常常藉故跑到他的書房去,與他親近,甚至公開約他幽會,都被他嚴詞拒絕。唐皋為了避免小姐的糾纏,在書房讀書的時候,就把房門關鎖起來。
有一天晚上,唐皋正在書房燈下讀書,那位小姐又到書房門外來敲門,他就高聲讀書,裝作沒有聽到門聲。可是小姐不肯罷休,又跑到書房的窗前去,用舌把糊窗的紙舐破,從破損的紙洞中,望著書房中的唐皋,向他調笑。唐皋沒有辦法,只得站起來向她敷衍說:「小姐!真對不起,今天我沒有空,請你明天再來。」
第二天,唐皋把破損的紙窗糊補好,並在紙窗上題寫如下兩句:「舐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當晚小姐果然又來窗前,看到紙窗的破洞已補好,而窗紙上題著上面兩句話,心中頗感慚愧,便自動的不再吵鬧他,靜悄悄的回家去了。
附近寺院中有一位和尚,常常在唐皋家中門前經過。一天晚上和尚夜歸,又途經唐宅,看到門前懸著一塊狀元匾,左右懸著兩盞紅燈,左燈寫著「舐破紙窗容易補」,右燈寫著「損人陰德最難修。」可是再欲凝神細看時,匾與燈忽又不見了,和尚感覺大大的奇怪。
第二天,和尚跑到唐宅去看唐皋,告訴他昨晚在門前遇見的事。唐皋就指著紙窗上題的那兩句,並說明其原由。和尚始恍悟昨晚所見門外的紅燈,是唐皋善心感應的神火。不禁驚嘆的說:「窗前題語,門外懸燈,感應之機,捷於桴鼓。」並且進一步慰勉他說:「像你這樣高尚的道德,前途一定未可限量。」過了一年,唐皋果然考中狀元,名聞天下。
古人講「萬惡淫為首」,淫邪之罪是萬惡之首,人能拒絕淫邪,成全他人名節,是了不起的善舉,能積下很大的陰德。唐皋能遵守聖賢之道,拒絕邪淫,成全鄰家小姐的名節,積下大陰德,得到神佛的護佑,從而有高中狀元,名揚天下之福報。
拾金不昧積大德 德才兼備成狀元
黃裳是宋朝人,他從小酷愛讀書,文章也寫得很好,是鄉裡有名的神童才子。黃裳不僅學問高,而且還是一個誠實的君子。
一次,父親派他到城裡辦事。夜晚,黃裳就在一家小客店住下。由於趕了一天的路,黃裳覺得很疲勞,洗漱一下就熄燈上床,準備美美地睡上一覺。躺在床上,黃裳覺得腰部好像有什麼東西硌著。用手一摸,是蓆子下面有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他翻身起床,揭開蓆子,借著月光一看,原來是一個裝著東西的布袋。
黃裳心裡琢磨,一定是前面住店的客人忘在這裡的東西,就點亮燈想看一看裡面裝的是什麼。他解開繫布袋口的繩子,隨手把布口袋往桌上一倒,只聽見「嘩啦」一聲,黃裳立刻驚呆了。
原來從布口袋裡倒出來的是一堆珍珠,足有上百顆,有幾顆還滾滾落在了地上!黃裳連忙把掉在地上的珍珠撿起來,又把桌子上的珍珠收到布袋裡。他擔心有遺落在地上的,就又在床下、桌下仔細搜尋了一番,確定再沒有失落的,這才把布袋口紮好,放在枕頭底下。
他熄了燈,重新上床睡覺,可是睡意全無。黃裳心想,我長到快二十歲了,還沒見過這麼多珍珠放在一塊兒,我該怎樣處理這些珍珠呢?他反覆地問自己,最後他決定還是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它的主人,說不定這是那人的全部積蓄。再說,不義之財不可得,拿了會一輩子受良心譴責的。這麼一想,黃裳心裡輕鬆多了,不一會兒就香甜的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醒來,黃裳立刻從店裡借來筆墨,在留言牆上寫道:某年某月,隆慶府普成人黃裳曾住此店某某號房間。
店小二見狀,心裡覺得好笑,又不是什麼達官顯貴、名人雅士,題這破字做什麼。
黃裳收拾好東西準備上路,臨行前,他對店主說:「如果有人到貴店來找珍珠,請他到城裡來找我。」接著,又詳細地說了自己在城裡的地址。
他到城裡沒過幾天,就有人來找他。說自己是遺失珍珠的人,是看了小旅館裡先生留下的字,店老闆又告訴了詳細的地址這才找來的。
黃裳說:「珠子確實在我這裡,但是我們得找地方對證一下,防止被人冒領。」
於是,他們來到官府,當堂對證。那人說了珠子的數目,官府的官員親自數了珠子後,和那人說的一點兒不差,這才當堂把裝有珍珠的袋子還給失主。
失主非常感激黃裳,想送他幾顆珠子作為謝禮,黃裳說:「我要是想要珠子的話,你就一顆也得不到了。我既然把珠子還給你,就一顆也不會要。」
這事傳揚出去,人們都稱讚黃裳是個誠實君子,德才兼備。公元1169年,二十四歲的黃裳中了狀元。
拾重金而不昧,同樣是積大德善舉,同樣帶來像中狀元這樣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