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10月25日訊】首先要戳穿一個「謠言」,美聯儲和世界多數央行的大人物們在上半年一直都在強調通脹是暫時的,筆者也一直在質疑,到今天,謠言基本都已經被戳穿。所以,今後我們都需要學會自己去辨別事物的真相,切不能將大人物的話當成金科玉律,更不可盲目相信大人物(有時)故意釋放出來的謠言。
目前,歐洲央行依舊認為明年的通脹會明顯回落,雖然當前的煤炭和天然氣價格已經起飛,但石油價格在80多美元/桶的位置還算是不溫不火的狀態,而農產品價格尚處於相對低位,在天然氣煤炭短缺的牽引下,其他初級能源(即石油、農產品)、基礎商品的價格就只能向上,因此期待明年的通脹會明顯回落的預言很可能再次成為謠言。
以往的金融是以服務於實業和服務業為目標,今天的金融,在有些時候越來越接近於欺詐。
現在應該關心的一點是,中美歐(德)的通脹是否會撞上紅線(指10%)?如果是,誰會首先撞線?
您可能說,別逗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您的依據也是明擺著的,美國9月的通脹率(即CPI)是5.4%,在5-5.4%之間已經徘徊了五個月,而且美聯儲正在醞釀收縮貨幣,擺出一副張牙舞爪要打壓通脹的態勢。德國9月的通脹率是4.1%,距離10%還十分遙遠。中國官方發布的9月的通脹率還在0.7%的低水平上,距離10%幾乎還隔著天塹,這個10%的紅線豈不是夢話?
但看看工業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你可能就不覺得這是純粹的夢話。中國、德國的PPI都已經急速上升到10%以上,而美國的PPI也已經達到了8.6%的高位,主要經濟體的生產者物價指數都在急速上漲。
下述兩點很可能意味著未來並不是PPI回落、向CPI靠攏的態勢,而是CPI加速追趕PPI的態勢,也就是說,CPI會跟隨PPI出現井噴式上漲:
第一,目前各家央行都不敢通過加息真正打擊通脹(指的是央行將實際利率推升至正利率的範疇,實際利率是央行的名義利率減去通脹率)。根源在於經過長期的低利率週期之後,各國的政府債務率都已經急劇膨脹至很高的位置,各國的資產價格泡沫也十分嚴重,而且各國的財政收入又嚴重依賴於資產價格泡沫,一旦貨幣收縮就必然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就會嚴重威政府的脅財政收入和債務。
對於美國來說,政府債務率已經在135%以上,股市的泡沫也十分明顯,如果真正拿起利率武器打擊通脹,股市肯定要爆,美國政府的債務利息將像洪水一樣湧向拜登,政府債務立即也就爆了,拜登只能立即躺平。因此,美聯儲虛張聲勢的姿態是比較典型的擺拍。歐洲也一樣,一旦用利率武器打擊通脹,必然帶來國債收益率快速上漲,義大利、希臘、西班牙甚至葡萄牙和法國就只能選擇躺平。中國的情形看起來似乎好一些,CPI還處於比較低的位置,但隨著電價的放開未來的CPI也肯定會進入快速上升的軌道,如果央行選擇加息以應對通脹,以房地產目前的狀況,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現階段各央行都只能使用嘴炮打擊通脹,實在逼急了或許會選擇小幅收縮貨幣、裝點一下紙糊的門面,但也就剩下這麼點本事了。
這實際是央行被迫放縱通脹的態勢,「幫助」CPI上衝。
當各國通脹撞上紅線之後,通脹在很高位置時名義GDP(包含通脹因素)就會高增長,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會高增長,政府就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以應對自己的債務問題,在社會的壓力下央行才有可能真正拿起利率武器打擊通脹。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玩的顯然是這個套路。
第二,各國央行目前還在拚命使用貨幣政策力保本國的債務體系不至於爆破,也通過財政支出對居民進行疫情救助(目的是穩定經濟活動的需求端,美國、加拿大最為典型),這就讓經濟生活的需求端暫時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這種相對穩定的水平已經明顯低於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這一點在以前多次討論過。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和2020年的COVID-19疫情大流行之後,各國均使用金融手段保護本國的製造業(壓低利率對企業進行金融救助),當製造業的過剩產能得到保護之後,就阻礙了漲價壓力向終端的傳導。所以,雖然大宗商品價格漲勢凶猛帶動PPI價格快速上漲,但CPI上升的速度卻相對緩慢,這是目前PPI與CPI剪刀差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下圖為中國的PPI與CPI走勢圖,9月PPI為10.7%,CPI為0.7%,剪刀差已經達到了10%)。
中國近一年來的PPI與CPI走勢圖(作者博客)
美國的PPI與CPI剪刀差比較小,9月為3.2%,那是因為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需求終端,而且疫情期間美國政府通過財政支出對居民進行了大額補助,讓需求更有保證,所以美國的PPI向CPI傳導的路徑相對比較暢通。
德國8月的PPI與CPI剪刀差為7.01%,居於中美之間,也與其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十分貼切,既是主要的生產端又是需求端。
在大宗商品供給有充分保證的時候,通過這種金融政策確實可以保護自己的製造業產能(包括過剩產能)。利率處於低位、再輔之以各種政策扶持之後,企業就可以使用低價戰術擴張自己的市場份額。此時,製造業企業吸收了上游的漲價壓力但卻不能將價格壓力充分地向下游傳導,這就損害了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但在金融和其他補貼政策的扶持下、通過低價戰術進行市場擴張之後又有助於自身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這相當於以國家之力給自己的過剩產能背書,然後參與國際商貿活動。此時,市場就無法出清,讓PPI與CPI之間出現堵塞現象。
目前,這種戰術失效了。
現在PPI的大幅上漲主要是全球產業鏈斷裂、部分關鍵商品短缺所致。當晶元短缺的時候,相關企業就無法開工,當然也就不存在通過低價不斷搶佔市場的機會,企業就只能躺平,今年以來就有很多汽車企業因缺芯而被動停產。當能源短缺的時候,很多下游企業(比如化肥等)企業停產,未來會導致其他下游商品的短缺;能源短缺時會導致電力短缺,而拉閘限電之後企業只能不斷消耗自己的流動資金,當流動性耗盡之後就只能躺下了。
此時,通過金融政策和各種補貼來保護過剩產能的手段失效了。
不出意外的話,在晶元荒和能源危機的衝擊之下,製造業的過剩產能會以比較快的速度出清(至少出清絕大部分),疏通大宗價格(包括能源價格)向終端價格傳導的通道,最終帶來CPI的暴漲。
CPI暴漲實際就是對本幣持有人進行搶劫的過程:
第一,勞動者的工薪收入以及儲蓄快速貶值。
在上世紀末期,中國因體制改革而下崗的人們都領取了一定金額的補償金。實事求是地說,這筆補償金在當時也算是不小的一筆錢(單位不同補償金額有差異)。但隨著後來貨幣存量的快速上漲和通脹加速上行(主要以房價加速上漲的形式來體現),這筆錢的購買力在數年後就因大幅貶值而變成了微不足道的小錢。將這筆錢存在了銀行的人們就釀成了悲劇。當然,如果用這筆錢進行投資,也有了機會。
隨著通脹的快速上升,經濟就會不斷收縮,資產價格也會被動緊縮,財政收入來源受限,未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壓力會急劇加大,就依舊有可能會再次出現以減員為目標的體制改革,也會支付一定金額的補償,這筆錢在高通脹時代、存在銀行的結局依舊是十分明確的。這是朋友們需要牢記的事情——都是套路。
第二,當通脹快速上升之後,市場的名義利率就會快速上漲,而名義利率的快速上漲就意味著流動性緊縮(錢更貴),就會緊縮資產價格泡沫。而經過數十年的低利率之後,全球大多數居民點的主要財產都集中在樓市和股市資產上,泡沫破裂會讓居民的財產出現大幅度縮水。
一旦CPI開始高速上漲,就會對本幣持有者和本幣財產持有者進行搶劫。所以,目前PPI與CPI剪刀差不斷擴大的時期就類似於是正在進行「搶劫」總動員。
為何會形成這輪「搶劫」週期?
根源在於次貸危機和2020年COVID-19疫情大流行之後全球央行都通過大印鈔來拯救債務體系,在市場供過於求的時期就暫時掩蓋了貨幣貶值的壓力。但是,供過於求的經濟狀態是無法長期持續的,是一種不平衡態,最終市場會自行矯正。對於能源來說,長期過剩就會導致低價格,而低價格就會損害該領域相關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企業就只能被動壓縮勘探開採投資。當勘探開採投資長時間低迷之後,企業原有的產能因礦井老化而不斷下降但新增產能甚少,企業的生產能力就會下降,也就實現了過剩產能的出清,不平衡態也就得到了修正,而且因慣性使然往往會過度修正,這就是目前爆發能源危機的根源。當能源行業的過剩產能出清之後,能源相對於下游所有產業都會出現供不應求,與基礎材料短缺一起逼迫其他所有領域的過剩產能共同出清!
過剩產能暫時掩蓋了貨幣貶值的壓力,過剩產能出清的過程就是貨幣貶值所推動的通脹劇烈爆發的過程,「搶劫」時代也就到來了。這種由供給端所推動的價格上漲,PPI的漲價壓力最終會傳遞給CPI,讓CPI跟隨PPI的腳步。
「搶劫」運動如火如荼之後,名義利率快速上升再加上因高通脹而導致的居民購買力耗盡,就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破裂,以收入、儲蓄和資產所表示的家庭、企業的購買力就會快速下降,讓需求端劇烈收縮,能源危機的警報聲也就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