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10月15日訊】主要由煤炭短缺引發的中國電力緊張正在引起連鎖併發症:煤炭價格繼續飆升到創記錄的高位,工業生產成本也創下歷史新高。而中國北方氣溫突然下降更是雪上加霜。有分析表示,北京的決策者不曾料到去年為了出一時之氣對澳大利亞進行報復會在今天重重地「砸了自己的腳」。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四(10月14日)公布的廠家出廠價格指數(PPI)在9月份大幅攀升至10.7%,超過了8月份的9.5%,也高於路透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的10.5%。這個數字顯示,中國製造商面臨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強大壓力。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公布的同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小於預期,只上漲了0.7%,顯示在生產成本飆升的同時,中國居民消費疲軟,這給北京決策者的調控政策帶來了新的困難。
從9月中旬以來,多年來最嚴峻的一場限電限產浪潮席捲了中國二十多個省份。在煤炭短缺、燃料價格猛漲、電力供應緊張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的製造商,包括像蘋果這樣的國際知名品牌都遭遇了生產停頓的問題。
而近日,中國北方地區天氣驟然轉冷,各發電廠囤積燃料以應對能源緊張,但這樣的做法也同時把煤炭價格和工廠的生產成本推至歷史高位。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週三發布預報說,本週,中國大部分地區將會出現強風,氣溫平均會下降多達14攝氏度。
中國東北三省,吉林、黑龍江和遼寧上個月經受了電力短缺的嚴重打擊。這三個省和內蒙與甘肅兩省現在已經開始冬季供暖,進一步加大煤炭供應緊張的問題。
中國電力供應嚴重短缺問題形成有許多原因,比如政府推動綠色能源力度過猛,關閉中小煤礦數量過多,降低國內煤炭產出幅度過大,疫後經濟復甦需求增加超過了實際產能等。但抵制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美國之音去年就對此做過許多報導。許多運送澳大利亞煤炭的船隻到了中國東部港口外被拒絕入港卸貨。這些船隻無奈只能在附近水域逗留,有的在海上漂流數月而得不到許可,最後只能離開,尋找其它的買主。
中國抵制澳大利亞煤炭進口主要是報復澳大利亞呼籲對COVID-19病毒源頭進行獨立國際調查。在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去年4月發出病毒源頭調查呼籲之後,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中國的葡萄酒、牛肉、龍蝦、煤炭、木材、大麥等主要商品進行了全面的抵制。
中國從去年8月就開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炭,這雖然給這個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國造成了短期的衝擊,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澳大利亞就成功地找到了新的市場,保持了出口的增長。可對於中國來說,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卻明顯加劇了能源緊張局面,正像北京抨擊西方國家時最愛說的那句話,「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公開資料顯示,在去年頭8個月,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煤炭7043萬噸,平均每月進口88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