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泄瀉中醫調理(組圖)

作者: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發表:2021-09-30 0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油炸食品
飲食所傷,不潔之物,或飲食過量,或食肥甘辛辣等,均能發生泄瀉。

泄瀉是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或完穀不化,甚至出如水樣為主症的病症。便薄而勢緩者稱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勢急者稱為瀉,統稱為泄瀉。

《內經》中有鶩溏、飧瀉、注下等病名,其中提到:「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內經》中提到:「暴注下迫,皆屬於熱。」表示急性腹瀉都是熱的。《內經》有「溼盛則濡泄」,「春傷於風,夏生飧泄」,指出風、寒、溼、熱皆可致瀉,並有夏季多發的特點,同時指出病變部位,「大腸小腸為泄。」「脾病者,……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難經・五十七難》謂:「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大瘕泄。」從臟腑辯證角度提出了五泄的病名。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嘔吐下利病脈證治》中將泄瀉與痢疾統稱為下利。至隋代《諸病源候論》將泄瀉與痢疾分述之,以後才統稱為泄瀉。陳無擇在《三因極一病症方論》中提到「喜則散,怒則激,憂則聚,驚則動,臟氣隔絕,精神奪散,以致溏泄。」表示情志失調也可引起泄瀉。

泄瀉的病因,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不調、稟賦不足,及久病臟腑虛弱等,主要是脾虛溼盛,脾胃運化失調,腸道分清泌濁、傳導功能失司。

1、感受外邪,寒溼暑熱邪均可引起泄瀉,其中以溼邪為多見。溼邪易困牌土,寒邪和暑熱之邪,亦能使脾胃升失司,亦能夾溼邪為患,直接損傷脾胃,導致運化失常,清濁不分,引起泄瀉。

2、飲食所傷,不潔之物,或飲食過量,或食肥甘辛辣,或恣生冷,寒氣傷中,均能使脾運失職升職,清濁不分,發生泄瀉。

3、情志失調,憂鬱惱怒精神緊張,易致肝氣鬱結,木鬱不達,橫犯脾胃,憂思傷脾,均可使脾失健運,氣機升降失常,遂致瀉泄。

病人和醫生
病後體虛,久病失治,脾胃受損,日久傷腎,可以採中醫治療。

4、病後體虛,久病失治,脾胃受損,日久傷腎,脾失溫煦,運化失職,水穀不化,溼滯內生,遂成泄瀉。

5、稟賦不足,素體脾胃虛弱,不能受納運化某些食物,易致泄瀉。

人參
中醫在治療泄瀉方面,最常用藥物有人參、白朮、乾薑、茯苓等。(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在治療方面,寒溼可用藿香正氣散,溼熱用葛根芩連湯,食滯用保和丸,脾胃虛弱用參苓白朮散,腎陽虛衰用四神丸,肝氣乘脾用痛瀉藥方等等。最常用藥物有人參、白朮、乾薑、茯苓等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