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後,北京擔心資本撤離香港,地產商被視為「穩定香港」的棋子,因此賦予他們「造王者」之地位,在香港呼風喚雨。圖為1990年1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地產商李嘉誠。(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1年9月27日訊】中央將大力整頓香港樓市,並要求地產商解決房屋問題的消息不絕於耳。今日(27日)親中媒體《東方日報》網站刊登一篇專欄文章,分析稱如果香港房屋短缺問題得到解決,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住宅樓價必然會應聲下跌至少三成。香港樓市20年間如搭過山車,隨著北京對港政策的改變而改變,普通市民皆為苦主。
本月17日,《路透社》爆料稱中共官員已在內部會議中傳達信息,要求香港大地產商投入資源和影響力,支持北京利益,以及協助解決有機會破壞穩定的房屋短缺問題。報導還稱,地產商被告知「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了」,北京不再願意容忍「壟斷行為」。
其後,又有港媒報導指,早在2018年習近平早就在一個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內部會議上明確指出,「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而習近平口中的「香港商界」其實就是指地產商。今年,人大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地產商參政(選特首)的權限被削。曾經地位尊貴,被譽為「造王者」香港地產商霎時間淪為70年前被批鬥的地主。
1990年1月,地產商李嘉誠被鄧小平親自接見。(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今日,《東方日報》旗下東網刊登專欄文章稱,香港樓市傷筋動骨的整改風暴還未結束,地產建設商會承諾將全力增加房屋供應。如果海量房屋被推上市場,樓價必然下跌。至於跌幅,文章稱「至少三成」。
文章還指,中央一直對香港高樓價、房屋短缺和貧富懸殊十分不滿,如果有人再唱好樓市、托起樓價,就是和北京對著幹,勢必引發中央「更強力的鎮壓」。
因此,作者預計在北京的壓力下,「既然無法吊高嚟賣(賣方無法叫高價),樓價掉頭向下的機會就大,一旦香港樓價只跌不升的神話幻滅,就連用家都會卻步猶豫,更遑論投資者」,並指在大陸「房住不炒」的政策下,香港樓價亦難以獨善其身!
香港樓價高企是97後歷屆政府都無法解決的難題。早年港英政府在香港實行階梯式方案協助市民置業,推出公營房屋和居者有其屋(居屋)計劃,讓沒有能力購入私樓的合資格低收入家庭入住政府的公營房屋,繳納低廉租金,待家庭收入提高後再以低於市值的價格買入政府興建的居屋。
不過在曾蔭權年代,港府停止興建和出售居屋,導致一大批市民要轉投私樓市場,發展商也藉此機會大撈特撈。加之,近20年香港劇增百萬人口,土地供應有限,住宅樓一時成為奢侈品。同時,國際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熱錢流入香港樓市,港府以「自由市場」為由,拒絕規管非本地人來港炒樓的做法。無形中縱容樓價節節攀升,小市民叫苦連天,地產商數錢數到手軟。
根據美聯物業數據,全港樓價最貴的香港島,本週平均呎價為21,356港元(約2,745美金);九龍呎價則為17,798港元(約2,288美金)。如果一位普通市民欲在港島購入一個300英呎的小單位,要支付640萬港元(約82萬美金),這個價錢在美國洛杉磯中產區可以買到一個連游泳池的別墅。
雖然市民都希望樓價可以回落,不過面對突如其來的「下跌至少三成」,無疑將打擊在最近幾年樓價高企後方才置業的業主。大部分港人的資產來自物業,一旦樓價大跌,身家必然會大縮水,大量負資產湧現。
因此,香港樓市「軟著陸」、「硬著陸」成為市民關注焦點。香港學者趙善軒曾表示,任何改變都應該是「漸變」,而非「突變」,否則會引發短期的社會動盪。不過以中共過往的做法「穩、準、狠」,是不會理會高價入市港人的境遇。如無意外,香港樓市在中央插手下,將如過山車般從高位俯衝而下。
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後,北京擔心資本撤離香港,地產商被視為「穩定香港」的棋子,因此賦予他們「造王者」之地位,在香港呼風喚雨,權力大到足以影響政府。24年後的今天,地產商接二連三被施壓、被批鬥。當年縱容樓價高企的是政府,如今因政治需要打壓樓價的還是政府。被困於其中無奈承受樓市「高漲」和「暴跌」的真正苦主,則是普通香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