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9月20日訊】前面提到過,遭到疫情衝擊後全球經濟的終端需求已經比疫情爆發之前下降了一個台階。這很好理解,疫情導致全球產業鏈斷裂、經濟潛力下滑,當失業上升之後就會導致終端需求下降;無論政府、企業還是家庭都因疫情的影響導致債務率上升,而債務率上升之後就會打擊需求;疫情的防控措施影響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也會導致終端需求下滑等等。
我們知道,全球經濟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終端需求就是「火車頭」,火車頭拉動著整條產業鏈,包括製造(出口)環節、能源生產環節、原材料生產環節、服務(包括技術和金融服務)環節、港口運輸環節,等等。
終端需求以美國、歐洲為主,中國的終端需求近年來也明顯提升。美國在這一環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全球4.5%的人口卻大約佔據著全球約30%的終端需求。
一般製造(出口)環節遍佈東亞、東南亞、南亞、東歐等眾多國家,其中又以中國為主(世界工廠),印度製造的地位近年來也得到了提升。這些國家以一般製造業為核心、以出口(基建)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能源環節主要以中東國家、部分非洲國家、部分美洲國家和俄羅斯為主,而原材料環節主要是南美、北美、澳洲以及部分非洲國家來承擔;
金融與技術服務環節則基本被歐美壟斷,源於美元、歐元是全球最主要的結算貨幣,歐美日的技術佔據優勢地位,也就佔據了多數高端製造業和技術服務市場。
在疫情爆發之前,如果以終端需求為100計算,這100份的財富已經在上述各個環節中形成了相對均衡的分配比例,這一點十分重要,源於這一分配比例支撐著各國的債務、財政和貨幣體系。這一分配比例一旦出現劇烈的變化,就會在全球債務和貨幣市場上形成腥風血雨,最典型的莫過於2014年的盧布危機。
俄羅斯主要處於能源(原材料)環節,當原油天然氣的價格維持相對穩定狀態時,就可以支撐俄羅斯的債務體系(包括內債和外債),也支撐著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和盧布的價值,但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暴跌之後,能源環節所獲得的的財富比例驟降,結果引爆了俄羅斯的債務危機和盧布危機,盧布的劇烈貶值推動了惡性通脹,讓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出現了大幅倒退。
在當時,處於能源(原材料)生產環節的國家都深受打擊,沙特的外儲驟減,奈及利亞、安哥拉等國也爆發了貨幣危機,而委內瑞拉經濟則直接崩潰,直到今天也未走出泥潭。
這就是油價暴跌導致全球財富再分配所帶來的直接結果。
那麼現在問題的核心問題是,當全球終端需求下降時,可分割的財富驟減(低於100,比如降為90以下),這90份的財富應該如何重新分割?這一點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是性命攸關的。雖然所有國家都會受到打擊,但還是存在哪個環節將承擔更大部分損失的問題。哪個環節的損失更大、所獲得的財富驟然收縮,就會成為財富壓縮和再分割過程中的犧牲品,就會引爆本國的債務、財政和貨幣問題。
——以俄羅斯、沙特為主的能源生產環節很希望油價上升(原材料生產環節也希望大宗價格上升),如此一來它們就可以在這場財富壓縮、再分割過程中少受損失甚至因此而獲益。
目前的宏觀局勢非常有利於這個環節:
第一,2014年之後長期的低油價帶來的是勘探投資的減少,新投產的油田就很少,當舊油田的產量下降甚至退役時就會收縮供給,推動價格。
過去十幾年的國際社會是左派佔優勢的時期,而左派對環境問題更關注、極力推動新能源,但新能源的擴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短期內不會帶來能源供給的大幅增長,可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之下煤礦被大量關閉,天然氣的勘探投資嚴重不足,這是目前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快速上漲的根本原因。
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之下,有利於能源原材料價格,讓這個環節因此而受益。
第二,左派推動新能源政策,但新能源的成本高於傳統能源,只有在傳統能源價格維持高位的時候,新能源才能得到比較快的發展,這實際是新能源的困局,此時就需要維持高油價。
第三,疫情打擊之下美歐都只能通過印鈔救助自己的財政體系和債務體系,這就導致美元、歐元的加速貶值,推動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
第四,2014年之後,由於原油和大宗價格長期低迷,能源(原材料)生產國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債務去槓桿過程,經濟體系中的泡沫成分低,經濟基本面更健康。
所以,在目前的財富壓縮、再分割過程中,能源(原材料)環節就佔據了優勢地位。下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走勢,媒體驚呼價格已經漲破了「天際」,天然氣和煤炭價格正在推動電價快速走高。今年初就開始警告的能源危機似乎已經是不可避免。
過去一年來歐洲天然氣價格走勢(作者博客)
——美歐佔據了全球大部分終端市場,雖然由於終端市場萎縮會導致全球製造業產能更加過剩,讓製造業企業通過漲價轉移成本壓力的能力下降,這對歐美經濟的基本面有一定的穩定作用,但它們也面臨兩點巨大的威脅。
第一,中國產能的集中度對歐美是比較大的威脅。中國在部分製造業環節已經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鋼鐵最為典型,其它還包括集裝箱製造、部分化學(醫藥)中間體的製造等等。當中國政府控制產能的時候,就可以打壓原材料價格同時拉臺出口產品價格向歐美終端市場輸出通脹壓力。
這以鋼鐵業最為明顯,當壓縮了鋼鐵產能之後,即打壓了鐵礦石價格、壓縮了能源和原材料環節的獲益比例,又可以提升鋼鐵產品價格,將通脹的壓力向下游(歐美國家)傳導。最終就可以在全球財富再分割的過程中受益。
第二,當歐美國家的終端需求下滑之後,意味著債務人(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債務壓力上升,此時央行就只能採取寬鬆貨幣的手段穩定本身的債務體系並應對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但如此一來,就會刺激商品價格和通脹,最終還是會危及自己的債務體系。
第三,次貸危機之後歐美不斷印鈔,未經歷過金融去槓桿過程,造成資產價格泡沫嚴重(比如美國股市),債務體系所受到的壓力很大。
在歐美貨幣尚未大幅貶值(讓政府的債務被大幅稀釋)之前,在這一財富再分割的過程中就只能處於弱勢地位。這類似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情形,歐美相對於蘇聯處於弱勢地位。只有當債務被大幅稀釋之後、耐加息的能力增強,才有能力打擊通脹(即打擊能源與原材料生產環節和其他環節),這就類似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情形。
——一般製造環節與歐美一樣處於弱勢地位。
第一,能源原材料環節的價格上升,推升企業成本,但需求不足的時期向下游轉移成本的能力有限,對企業、債務體系、財政收入形成擠壓。
第二,次貸危機之後由於能源原材料價格總體上處於低價格區間,讓這些國家的利率處於低位,資產價格泡沫比較嚴重,耐衝擊的能力比較差。
如此也就理解了中國和印度在目前的一些政策:三季度開始中國通過各種手段打擊大宗商品價格,包括拋售金屬、農產品儲備,打擊商品價格的投機炒作行為等。在這個過程中,中印這一對頭卻因為相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路透社9月13日報導,隨著中國宣布將出售其戰略儲備原油,亞洲兩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對該地區的主要出口國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又升溫了。
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和亞洲第二大原油進口國--印度現在都有出售戰略石油儲備的計畫。報導說,5、6、7月,中國提取庫存的速度為58.9萬桶/日、98萬桶/日、22.37萬桶/日,這說明中國在拋售原油儲備。而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印度已經開始向國營煉油廠出售戰略石油儲備,有550萬桶正在拋售過程中。
中印希望通過拋售儲備打擊原油和原材料價格,擠壓原油和原材料環節的利益並穩定自己的利益,同時又竭盡全力將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向終端需求(美歐)傳導,希望在財富壓縮、財富再分割的過程中減少自己遭到的損失,最終目的是保護自己的債務體系和財政收入。
以美國代表終端需求環節、以中印代表一般製造業環節、以俄羅斯代表能源與原材料生產環節的話,目前的全球經濟格局就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印之間的獵殺行動,大家的目的都是希望讓對方承擔更多的、因疫情導致的全球財富損失。
美俄中印超級獵殺:誰會是獵食者?(網路圖片)
這個獵殺過程中誰是贏家?
根源在於能源與原材料環節剛剛在14-15年經歷了慘烈的債務去槓桿過程,也經過了去產能的過程,全球的產業政策也有利於這個環節,讓他們在目前佔盡了優勢。
美歐、中印在這個殘酷的財富壓縮、財富再分割過程中將承擔大部分損失。源於次貸危機之後都未經歷金融去槓桿過程,資產價格泡沫比較嚴重(這讓生產要素價格處於高位),隨著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本身的債務體系所承受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
事實上,貨幣市場已經告訴了我們誰是中短期內的贏家。美歐的貨幣政策現在還處於寬鬆狀態,利率還維持在零附近,中國今年還進行了降准操作,這都在說明自身的經濟和債務體系問題比較多。未來這些國家的局部會不斷暴露問題,比如房地產公司倒閉的速度加快,企業債加速違約,等等。但俄羅斯央行今年來已經進行了五次加息,基準利率已從4.25%提升到6.75%,這說明俄羅斯經濟的基本面十分強勁,無懼加息。貨幣市場在告訴人們,目前俄羅斯代表的能源原材料環節是獵食者,其他環節是獵物。
但當下這種局勢在未來也會出現逆轉。隨著全球通脹的持續,製造環節與終端需求環節的債務壓力越來越大之後,金融體系的問題就會不斷累積,類似2008年那樣的債務危機就會集中爆發,終端需求就會出現劇烈收縮,到那時就會反過來打擊能源與原材料環節。
債務危機爆發前必然有幾個明確信號:第一,美債收益率大幅走高;第二,原油價格出現快速上衝;第三,美國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走到低位萎靡不振,等。
上述信號集中出現的時候就是危機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