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9月15日訊】2020年開啟的瘟疫大流行,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波過去了嗎?
或許多數人認為是的,但筆者個人卻認為真正的衝擊剛剛冒頭,「頭部」是2020年上半年對全球經濟和資產價格造成的猛烈衝擊,真正的「主體」還在後面。
瘟疫全球大流行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最大影響莫過於造成終端需求下滑,源於疫情會導致經濟增長的潛力下滑(比較典型的是產業鏈斷裂即打擊了供給也打擊了需求,導致經濟增長潛力下滑)、疫情影響人民的生活、疫情導致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債務率上升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終端需求。這已經從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目前所公布的經濟數據上明顯地看出來:
從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疫情爆發之後雖然拜登政府不斷吹噓自己的「經濟成就」,但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指數卻明顯已經下了一個台階,未來再下台階的概率非常大(個人認為當「再下台階」被確認之後,即在70的位置上繼續下跌,危機就已經在路上了)。這是瘟疫大流行和美國的通脹快速上升的因素共同疊加所造成的結果。
目前已經基本確定,2021年二季度是疫情爆發之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甦的高點,美國也是如此。
如果以2019年12月美國的零售銷售指數為100,經過對各月零售銷售月率的計算可知2021年7月的數值就僅僅是94.68。如果再考慮到過去一年多的通脹因素,美國社會目前真實的消費能力比這個數據下降的幅度更大。所以,雖然疫情爆發之後美國政府通過財政支出對居民進行了大額疫情補助,但到現在為止美國社會的零售消費能力明顯下降了。這與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下降非常吻合。
中國的消費數據比美國的數據看起來稍好一些,但大體趨勢也是也一致的。2019年1-7月的消費稅9414億元,2021年1-7月消費稅9716億元,2年的增長率為3.2%,可這兩年的通脹合計數字是(2.9%+2.5%)5.4%,說明真實的消費能力也出現了頹勢。
目前,經濟復甦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再加上通脹帶來的壓力以及資產價格泡沫對消費能力的衝擊,未來,兩大國的消費能力出現繼續下滑就是基本確定的。
這兩個全球最主要經濟體的相關消費數據已經決定了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全球的終端需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從去年中開始的短暫的經濟復甦過程也未能阻擋下滑的趨勢。而終端需求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驅動著全球的原材料生產、能源生產、工農業、服務業以及基礎設施的運轉,當然也在維持著全球債務的運轉。
這就必然導致以下推論:
第一,終端需求萎縮之後,真實的經濟規模(扣除通脹)萎縮,債務壓力加大,這是債務危機之源;
第二,為了對抗疫情大流行,全球所有主要經濟體都進行了大放水,這必然刺激通脹,美國今年的通脹走勢最具有代表性,德國的通脹也在快速上升(8月CPI為3.9%,創1993年來的新高)。當通脹上台階之後,各負債主體(政府、企業和家庭,下同)的總收入中基本生存支出的比例加大,威脅債務的運轉。
第三,疫情在2020年初爆發之後各國央行和政府進行了大放水,穩定社會和經濟,但帶來的經濟復甦卻十分短暫,從目前主要的經濟數據來看,今年二季度已經是高點,經濟回落期到來之後,各國就面臨極為嚴峻的局勢:
選擇之一是繼續印鈔刺激經濟,這能延長經濟復甦的時間,但也會給已經很嚴重的通脹繼續火上澆油。美國政府很希望走這條路。美國國會正在推動3.5萬億美元的新支出法案(主要目的依舊是為了推動基建),一旦法案落地,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很可能需要進一步擴張,美國政府的債務率將進一步飆升,新一輪更猛的通脹很可能就會如箭在弦。
雖然繼續印鈔有助於維持經濟復甦的時間,但通脹在目前的基礎上繼續飆升將劇烈地提升負債主體的生存壓力,這是對債務的巨大的威脅。
同時,進一步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並推升美國政府的債務率,由此導致的通脹繼續飆升意味著美元的信用快速下跌(類似或超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情形),也就意味著美元危機。個人認為這已經是未來無法避免的事情。
選擇之二是管住印鈔機的閥門,這會帶來經濟蕭條,直接引爆債務。而債務爆破的結果就會在銀行體系內積累無數的壞賬,同時也會威脅到財政,最終依舊需要央行救助。所以,最終的結果依舊是高通脹和貨幣危機。
因此,在終端需求萎縮之後,無論政府和央行怎麼應對未來的經濟增速下滑的大趨勢,都會導致通脹惡化和債務危機。
以今天各國政府的道德水平來看,肯定會選擇前一種,即選擇讓通脹繼續上升,而通脹繼續上升就會對債務主體形成越來越嚴重的擠壓,最終就會來到債務危機爆發的階段。
所有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如果以疫情爆發之前的終端需求作為100,與之相匹配的債務也當做是100,當終端需求在疫情的打擊之下開始收縮之後,可負擔的債務就低於100,這就產生了債務錯配(債務超配)。無論中間過程中採取什麼方式應對,最終都只能以違約潮來解決債務錯配(超配)問題,這就是債務危機之源。央行印鈔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刺激經濟可以推後問題的爆發,但通脹惡化到一定時間之後,超配債務就會無路可逃。
有朋友無法理解上述理論上的推論,但市場上的信號卻永遠不會騙人,這個信號就在能源上。
什麼因素會導致通脹劇烈上升,當然是能源價格。當貨幣相對於能源劇烈「貶值」的時候(這就是能源危機)就會推動高通脹,讓負債主體身上的債務壓力急劇加大,最終就會引爆債務危機。
天然氣是基礎能源之一。
到今年8月,過去一年內亞洲天然氣價格大漲600%,而歐洲的天然氣漲幅則在過去14個月內超過1000%。現在,歐亞天然氣價格已經創出了歷史新高,價格約為兩年前水平的5倍!很多業內專家已經預計,今冬在歐亞一些地區很可能會出現天然氣的供給短缺,而如果出現冷冬,這種短缺情形可能會加劇。
煤炭也是主要能源之一。煤炭價格在過去一年中已經成了「煤超瘋」:
在天然氣和煤炭價格的挾持之下,國際原油價格從趨勢上來說就只有上漲一條路,當原油價格劇烈上漲時,能源危機到了。
一旦化石能源價格整體性飆升或短缺,意味著能源危機開始了,這就是紙幣相對於能源劇烈貶值的過程,就是貨幣危機(貨幣購買力劇烈下降)的過程。
高通脹和貨幣危機會導致所有債務人(即負債主體)的資產負債表惡化,推動債務人就會違約,就會引爆整體性的債務危機。而目前的能源價格快速上漲就是引爆能源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推手。
所以,前方就是貨幣危機和債務危機,無數負債主體將落入債務違約的境地,成為債務陷阱中的「落水狗」。所以,你就看到了大國某大象級別(或宇宙級別)的資產價格領域的公司已經被債務壓垮(算是一隻「落水狗」)。人們往往過於關注政策因素和細節因素,但本質上這是終端需求萎縮之後對債務市場進行持續擠壓的結果,讓弱者先行倒下,但這還僅僅是開始。隨著通脹的不斷發展,這種擠壓會不斷加劇,「落水狗」會越來越多,最後金融體系就只能被動收縮,引爆債務危機。
「落水狗」、危機與機遇都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