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中國新疆哈密市,建築工人在哈密太陽能發電站安裝太陽能板。
(圖片來源:VCG/VCG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8月31日訊】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海關開始扣留從中國公司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這些公司據稱從新疆強迫勞動中採購產品。與此同時,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名請願,要求徹查中國公司以轉移生產地的方式非法規避關稅,美中之間的最新太陽能之爭正逐步升溫。
《華盛頓郵報》8月27日報導,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開始扣留從中國公司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拜登政府在6月下達禁令,禁止中國新疆合盛硅業公司及其子公司生產的用於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材料進入美國市場,並繼續支持在美國國內發展清潔能源供應鏈。
這是華盛頓著手解決新疆持續存在的侵犯人權和強迫勞動問題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也是打擊美國所說的中國不公平經濟做法並推動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一部分。
專家表示,中國用盜取美國的知識產權並通過政府大規模補貼,打擊美國太陽能供應鏈,將引發美國未來能源安全隱患。
美製造商要求徹查中國規避關稅
與此同時,本月16日,美國太陽能製造商向聯邦政府提交請願書,反對中國太陽能公司非法規避美國關稅。
這個名為美國太陽能製造商反中國規避的組織(the American Solar Manufacturers Against Chinese Circumvention簡稱A-SMACC)通過華盛頓Wiley律師事務所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願書,要求調查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非法規避對華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
南加州大學古爾德法學院國際法律與經貿研究中心副主任董芳菲向美國之音解釋,規避是指外國公司通過在第三國製造或完成組裝來規避對其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本案中,美國太陽能製造商抱怨中國通過在東南亞的這些國家製造太陽能電池板規避了美國對其徵收的關稅。
該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至少能追溯到2018年1月,時任總統川普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模塊徵收高額關稅,今後四年分別徵收30%、25%、20%和15%的關稅。關稅將在2022年2月到期。
當時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解釋,對中國徵收關稅是因為中國太陽能產業「利用國家激勵措施、補貼和關稅來主導全球供應鏈。」從而使「中國在全球太陽能電池生產中的份額從2005年的7%飆升至2012年的61%,而在此期間「美國太陽能製造業幾乎消失。」
美國太陽能製造商在請願書中指出,中國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開設工廠,將太陽能製造轉移,為規避美國的上述關稅創造了一條明顯的途徑。美國製造商要求將關稅擴大到中國公司在東南亞工廠生產的產品。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美國2020年進口的太陽能組件絕大多數正是來自這三個國家-馬來西亞24.6億美元,越南23億,泰國13億,而其他國家進口總和僅佔13.6億。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研究分析師,東南亞能源、水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副主任考特尼.韋瑟比(Courtney Weatherby)認為,美國的關稅無疑是中國企業決定將生產遷出中國的因素之一,但她不認為這完全是中國公司為規避美國關稅的伎倆。「太陽能光伏製造從中國轉移到勞動力成本具有競爭力的其他國家,是近年來在一系列其他行業也發生的廣泛轉變的一部分。」
至於商務部如何裁定中國公司是否存在非法規避關稅,董芳菲說要看三個決定因素:東南亞子公司和中國母公司的關係,東南亞三國的製造是否採用將被徵稅的中國生產的零部件組裝,以及是否在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令後第三國的出口增加,而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減少。
董芳菲說,一旦調查確認存在規避行為,美國貿易法將授權對來自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徵收與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相同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高關稅將威脅拜登的綠色目標?
史汀生中心的韋瑟比告訴美國之音,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三大美國太陽能設備供應商徵收關稅將對美國國內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目前大部分進口太陽能設備來自這三個國家,…額外關稅導致的美國未來能源安裝成本上升將必然影響達成國內可再生能源目標的成本和速度。」
白宮在今年四月宣布了美國的綠色目標,表示將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淨污染水平從2005年的水平減少50-52%。
而白宮8月17號發布備忘錄表示,到2035年將太陽能發電量從目前的3%提高到40%以上。對東南亞這三個主要太陽能組件進口國加征關稅無疑將打擊拜登的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
美國貿易組織太陽能工業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比蓋爾.霍珀(Abigail Ross Hopp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太陽能製造商反對中國規避的請願書可能會對美國太陽能市場造成「嚴重」干擾。
據《彭博社》報導,市場分析機構Height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本杰明.索利茲伯裡(Benjamin Salisbury)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這種國內太陽能行業各種派系的「持續分裂將使拜登政府更難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而今年六月拜登總統針對新疆涉嫌強迫勞動的人權問題對中國太陽能公司合盛硅業有限公司(Hoshine Silicon Industry Co.,Ltd.)實施進口禁令已經對美國清潔能源的目標產生了影響。
據《彭博社》報導,拜登對這家原材料公司的禁令導致多家美國太陽能公司的進口組件在美國港口被扣留。多家美國開發商已經在爭先恐後地證明他們的進貨不含合盛公司的材料,其中包括許多在拜登禁令前幾個月下的訂單。
據報導,太陽能工業協會總裁霍珀表示,海關這次的扣押對該行業產生了寒蟬效應,許多公司表示在禁令的執行更明確以前不願意簽署未來的訂購合同,這將延緩清潔能源的發展。
貿易之外的國際政治因素也事關這一綠色目標能否達成。韋瑟比說,美中在氣候變化上的合作對於實現碳減排目標至關重要,將關稅擴大到中國太陽能電池板之外可能會使雙邊關係惡化。
知識產權和能源安全
增加關稅或可能影響綠色目標的進度,而不加關稅卻可能引發美國的能源安全隱患。
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扎克.庫珀(Zack Cooper)告訴美國之音,「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國太陽能產業是受知識產權盜竊損害最嚴重的產業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些成員侵入美國太陽能公司的網路,將這些信息提供給中國公司,然後這些公司利用這些竊取的知識產權再將美國公司擠出市場。」
早在2014年,美國司法部就起訴了五名中國軍事黑客對美國公司和勞工組織進行網路間諜活動以謀取商業利益,主要受害者之一就是美國太陽能公司SolarWorld。起訴書稱,被告密謀侵入美國實體,從這些實體竊取對中國的競爭對手有用的信息,包括有利的商業機密。
庫珀說,美國國會中有許多人希望禁止參與盜竊知識產權的公司再將這些產品賣回美國,其中包括許多中國的太陽能生產商。庫珀解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公司為規避關稅而在第三國製造產品將引起監管機構和立法者的注意,尤其當這些公司銷售的產品基於或受益於被盜的知識產權。
除了知識產權的隱患,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對該行業的巨額補貼造成不公平競爭將嚴重打擊美國的太陽能公司,這將損害美國自身的能源安全。
美國曾經引領世界太陽能產業。根據美國能源部發布的《2008年太陽能科技市場報告》預測,到2015年世界太陽能聚光發電量將達13吉瓦,其中美國佔51%,西班牙佔33%。
2008年,美國的多晶硅產量(光伏板重要原料)佔世界總量的43%,德國佔22%,中國僅佔6%。
然而,2000年起中國太陽能光伏製造業的迅速崛起改變了全球格局。美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市場份額顯著下降。今年6月能源部的《太陽能工業報告》表明,中國的太陽能累計安裝量達253吉瓦,遠超美國的93吉瓦。(p6 at https://www.nrel.gov/docs/fy21osti/80427.pdf)
華盛頓繁榮美國聯盟(Coalition for aProsperous America,CPA)今年3月發布美中太陽能行業的報告,根據該組織的官網,其主要工作是研究和倡導對美國各產業有利的戰略貿易方針。報告指出北京正在尋求該行業的全球主導地位,中國政府每年補貼數十億美元支持中國太陽能行業的全球擴張。報告指出,中國已經幾乎壟斷了太陽能上游供應鏈的幾個重要環節,直接威脅到美國的能源獨立和美國在太陽能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這種壟斷還將威脅以多晶硅為原料的半導體行業。
近日代表美國太陽能製造商提交請願書的Wiley律所也在聲明中指出,必須通過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確保美國太陽能製造業的競爭環境是公平的,…對中國太陽能產品的關稅應擴大到規避實體。否則,我們的行業很可能會屈服於壟斷控制,我們的能源安全將面臨風險,拜登政府通過清潔能源製造重建更好的目標將受到嚴重威脅」。
史汀生中心的韋瑟比則認為,鑒於全球其他地方太陽能裝置的迅速增加,因為關稅而在美國失去競爭力的中國公司將轉向瞄準沒有類似關稅的其他市場,包括髮展中國家-由於電力需求增加和太陽能發電成本相對穩定,這些國家正在擴大可再生能源產能。如此一來,最大的負面影響可能會落在美國國內市場,因為公司原材料將銷售重心轉移到其他不斷增長的市場。
韋瑟比還強調,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急需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公司在當地設廠將帶來這些市場的本地採購優勢。
這也正是繁榮美國聯盟的主要擔憂之一。其首席經濟學家傑夫.費裡(Jeff Ferry)在接受福布斯網採訪時説「如果中國在太陽能領域取得主導地位,這將給他們帶來巨大優勢,贏得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的支持和忠誠。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中,控制能源供應是至關重要的武器和優勢。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中,在能源生產方面排名第一比在股票市場或籃球運動鞋方面排名第一要重要得多。」
繁榮美國聯盟在報告中做出結論,美國需要長期的政策,確保端到端的太陽能供應鏈都在美國。除了關稅以外,還需要使用激勵措施、稅收抵免、政府採購政策等一系列明確的政策,以實現美國太陽能技術和製造的彈性和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