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從鄭州洪災看中國政府的災害應對模式(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21-07-25 05: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21年7月22日河南省鄭州市遭遇暴雨後,京廣路隧道入口處一片狼藉。
2021年7月22日河南省鄭州市遭遇暴雨後,京廣路隧道入口處一片狼藉。(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7月25日訊】7月23日是鄭州水災發生的第三天。根據我多年對中國歷次巨災的觀察,災害發生的前三天,是災害信息的成型期,有關災害成因、死亡人數等相關信息,只有在信息成型期過後,才會頒布正式的官方說法。產生這一特殊現象,乃因中國是個信息管制的國度,信息管制必然引起信息飢渴,其後果就是非官方消息的廣為傳播(文革稱之為「小道消息」),替代官方信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成型較短暫,過了三天,官方會修正說法,民間一些真相披露會被「維穩」,官方民間的虛假信息會被少數網友識別出來,這幾乎已經成為套路。本文以鄭州這三天內的政府應急、民眾反應、傳媒行動為樣本,展現這一在過去存在、今後長時期內仍將存在的災害應對模式。

鄭州洪災:哪些是人禍因素?

天災當然是指連日暴雨。中國凡遇天災,必面對三個問題:一是預警機制是否啟動;二是這災害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三是追責,其間伸縮餘地甚大,取決於前兩個因素以及死亡人數。

災害預警是否發布,不僅關係到社會避災,也關係到官員仕途命運,其間利害,這次在鄭州充分體現出來。當年汶川、玉樹地震,問責的一大焦點就是事前為何無預警。這次民間最開始也將矛頭指向氣象局,認為鄭州氣象局失職,沒提醒公眾將有極端天氣。但接下來,人們發現,鄭州氣象局發了預警,而且是持續三天。

據騰訊網報導,在特大暴雨到來河南省鄭州前,河南省氣象部門7月19日21時59分已發布第一次暴雨紅色預警信號,自17日起發布雷電、暴雨、大風等預警信息1427條,暴雨紅色預警信息162條。鄭州也在19日夜間起向全市2.25萬名應急責任人發送了54萬條預警,並通過手機簡訊向1.2億人次發送了暴雨預警。

網上流傳一份由中共鄭州市氣象局黨組書記、鄭州市氣象局局長李柯星於2021年7月19日21時59分簽發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證明鄭州市氣象局確實發過預警,而且明確提出停止集會、停課、停業的建議。因此,責任不在預警這個環節,而在於鄭州市政府忽視了這預警。

至於鄭州城市容易出現水澇,這是所謂中國近20多年興建的「海綿城市」的共有問題,人禍之由緣於此,但因這是歷任政府積累而成,環節太多,恐怕只能追預警工作未做之責。

此次鄭州洪災當中,人禍的因素還有「潰壩」。關於這點,中國官方消息是神仙打架。最開始傳說是位於鄭州市二七區的郭家咀水庫潰壩,新浪網轉自界面新聞的消息是《鄭州郭家咀水庫發生潰壩,河南省防汛應急響應一夜連升三級》,但@河南交通廣播卻說,截至7月21日凌晨6時,鄭州郭家咀水庫未發生潰壩。但現場發出地視頻顯示,鄭州京廣段隧道水淹,來勢凶猛突然,親歷者說不到五分鐘隧道就被洪水淹沒。當時輿論就猜測有潰壩甚至決堤泄洪之事,這事現在已有官方定論。

新華社北京21日電引述習近平指示時,其中出現,「一些河流出現超警水位,個別水庫潰壩」。這條信息非常重要:一,地方當局向上報告承認有水庫「潰壩」發生;二、請注意民間傳聞是「泄洪」。這與「潰壩」有很大區別,潰壩是不可抗力之因素,最多只能說是質量不佳,難於追責;「泄洪」則是地方當局根據水勢,淹沒一地而保全更多地方,有個決策責任。根據推特上一些鄭州網友介紹,潰壩發生地有郭家咀、常莊水庫、鄭州西南航海路工人路附近帝湖。這一真相弄清並不難,估計幾天後就會弄清楚究竟是哪個水庫「潰壩」。

習近平指示來自於地方政府的上報,這應該就是信息成型的框架。

中國政府有關水災的宣傳套路

中國當局關於水災宣傳有套路,主要是三點:一是強調天災的嚴重性;二是宣傳政府搶險的主動性;三是盡量降低災害中死亡人數。

關於第一點,官方宣傳已無餘地再求「進步」。近年來,中國各地災害頻發,各地政府第一招就是將災害歸咎於天災巨大。僅以水災為例,從50年一遇,逐步升級為百年、500年、千年,鄭州這次一下攀升至5000年。在河南省水利廳網站上,還是有「千年一遇」「五千年一遇」的說法,不少專家還給出概率學的演算法,為這種說法進行合理化的解釋。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否定了所謂「千年一遇」的說法,在7月21日中央氣象臺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介紹,從目前掌握的氣象數據,無法下此定義。陳濤說得曲裡拐彎,這句最為關鍵:「從大氣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我們形成有嚴謹記錄的氣象記錄時間是在1950年之後,有了比較準確和完整的降雨量的科學記錄。到現在為止,整個降雨量記錄的這個時間是70年左右。」

這次還真有不少人在爭辯從概率上說,是不是5000年一遇。陳濤此話一出,再爭這些毫無意義。70年的記錄無法證明百年千年5000年一遇的說法正確。

第二點現在照做如儀,只是上級與民間都不當回事了。因此,這次鄭州洪災之後有點創新,以表彰洪水中救人、受災群眾互濟互助為主,這種軟性文章的宣傳效果比表彰體制內人好得多。

接下來談官方必須堅持的底線:從數字上控制死亡人數。

死亡人數關係到災害級別與官員的烏紗帽

官方7月23日公布最新傷亡數字,鄭州暴雨導致超過50多人遇難。一天前的通報是全省33死亡,8人失蹤。估計這一數據還會不斷更新,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大陸社交媒體上仍湧現大量尋找鄭州失蹤者的訊息,當中還有鄭州外圍的鄉鎮,其中有一個網站列出了多達130多名失蹤者的個人資料。受災的京廣隧道現場,擁滿了人群,許多家有失蹤者的人正在辨認車輛,尋找親人。只要鄭州人不甘心亡者連成為數字的資格都沒有,就會出現相對接近真實的數字。

但根據多年經驗,真實的死亡數據不會向外公布,控制災害死亡人數,這是中共宣傳部門的傳統做法,歷經毛澤東、鄧小平及後來數任總書記,經濟大政隨時修改,獨這一點是黨的傳統。我當年在國內經歷過深圳清水河大爆炸,記者從現場帶回的死者照片共有近八十人(並非全部),但宣傳部規定的死者就三人:兩位公安局副局長與一位派出所所長。原因是當時規定:地方政府出現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算特大事故,行政首長鬚負領導責任——那時,連官員受賄數目定的標準也低,50萬以上算特大貪腐案件,如今與時俱進,可能已經重新制定事故級別的死亡人數了。

網際網路時代傳播手段極為多樣化,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嚴厲控制,但控制的積習不可能放棄。當局還有最後一招:抓謠言傳播者。

據我多年觀察,在三天信息成型期內,各種傳言滿天飛,當局自身也忙於處理災難預後工作,無暇抓「謠言」,這時候也是各種信息非常豐富的時候,只要留心分析判斷,想瞭解真相不是太困難。但三天過後,當局為災難定調之後,抓謠言就成了當局災難預後工作的重點之一。據中國官網消息,河南省政府已經提醒市民關注官方消息,不信謠言、不傳謠言,這算是先打個招呼,勿謂言之不預也。

歷次災害還有一個戲碼,募捐。但在汶川地震之後紅十字會及政府部門侵吞捐款的醜聞迭出,到了2012年北京7.21水災,政府勸捐,民間回罵以「捐你妹」,這個戲碼的份量越來越輕。

結語

鄭州洪災當然不會是中國城市消災終結篇。網上現在流傳一篇《看看古人,再看看現在:一個內行眼裡的中原水災》,作者自稱是2015年國家信息中心對全國智慧城市建設評估項目的參與者,其中有段話,讀者需要牢記:「浮土之上,只有淺淺的一層水泥砂石,最上面是做面子工程的地磚,這樣的工程,我走遍了神州大地,東西南北中,幾乎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面子工程,別說百年難遇的大雨,就算是普通的大雨,也可能把底下的浮土掏空。」也就是說,只要住在中國的城市裡,只要有特大暴雨,水災隨時可能發生,人們必須做好應付水災的應急準備,留心天氣預報,小心出行,別指望中國政府災害應急模式能夠有效預防災害。

寫到最後,我很懷念中國先秦蜀中太守李冰父子,都江堰功在一時,利在千秋。這樣的人,已成中國絕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