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殺無辜的黃巢真的是「造反有理」?(圖)

作者:薛馳 發表:2021-07-23 15: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7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末黃巢起兵,只是仇恨唐朝統治,既無唐太宗救世之義,又無奪取天下之雄才大略。圖為唐太宗。
唐末黃巢起兵,只是仇恨唐朝統治,既無唐太宗救世之義,又無奪取天下之雄才大略。圖為唐太宗。(圖片來源:Winnie Wang/看中國)

黃巢在起兵造反,也就是「黃巢之亂」期間,屠殺無數人,而他的造反是否如同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具備救世之義、足具道理呢?

唐代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唐代黃巢《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詩極盛,連其中的反詩都無有比肩者(清人編《全唐詩》錄黃巢詩三首)。歷史上,陶淵明以愛菊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也被稱為「花之隱逸者」。但在黃巢(835年-884年)眼裡,菊花卻成了「苦命者」、「棄兒」(「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要為菊花改換命運,「報與桃花一處開」;而這種命運改換,用的又是暴力,殘酷、血腥無比,所謂「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

後果如此。黃巢起兵造反,最終墮落為一個殺人惡魔,以至於民間有這樣的傳言:「黃巢殺人八百萬,在劫難逃。」而唐朝人口最多的時候,大約八千萬,黃巢憑一已之力竟屠殺了十分之一,史稱「黃巢之亂」。

黃巢這兩首詩是骨子裡的「反」。如果說唐朝末年,官場腐敗、民不聊生、再加天災人禍,走投無路之際造反,尚情有可原;但是,造反中濫殺無辜,就責無可逃。與漢樂府民歌《東門行》比較,黃詩中的「反」確無道理可言。《東門行》詩曰: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大意: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不捨)回到家,進門惆悵悲愁。米罐裡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願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在這樣做不對!」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髮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從《東門行》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城市下層平民,在無衣無食的絕境中,不得不拔劍而起反抗。去做強盜嗎?不,近世史學大家呂思勉認為是去做遊俠,不僅救己也救人於危難之中。而黃巢詩之「反」,卻是上反天理(要菊花與桃花一處開),下反人倫(「我花開後百花殺」)。我們說「盜亦有道」,黃巢詩表達的卻是徹底的道德破壞。

筆者不贊成「成王敗寇」之論,但認為「革命」與「造反」有天壤之別。中國歷史的一個特點是朝代更迭,「革命」思想頗為發達,最突出的是「湯武革命」論:「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易・革・彖》)《周易正義》對此解讀是:「此先明天地革者,天地之道,陰陽升降,溫暑涼寒,迭相變革,然後四時之序皆有成也。『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以明人革也。夏桀、殷紂凶狂無度,天既震怒,人亦叛王。殷湯、周武聰明睿智,上順天命,下應人心,放桀鳴條,誅紂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惡俗;故謂『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就唐朝歷史而言,隋末大亂,「十八路反王,六十四道煙塵」,太宗勸父起兵,救黎民於水火,「順乎天而應乎人」,是故成功,而為革命。太宗《贈蕭瑀》一詩,廣為流傳,亦見其帝者氣象,其詩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唐末黃巢起兵,只是仇恨唐朝統治,既無太宗救世之義,又無奪取天下之雄才大略,亦曾數次兵臨絕境,但因朝廷無信,藩鎮割據,才成就了黃巢最後直搗長安。而黃巢殘暴毒虐,軍隊軍紀差,殺人無數,終於敗亡。本文所錄黃巢的兩首詩,充滿了肅殺、悖逆、狂妄之氣,是為反詩。世人當深戒之。

順便提一下,《水滸傳》中的宋江就頗不屑黃巢,在潯陽樓上喝醉了酒,順手提了兩首反詩,其中之一曰: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本不願造反,卻被逼上梁山,但上梁山後,改聚義廳為忠義廳,豎立「替天行道」大旗,「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以招安為念。與黃巢截然兩路人。明代思想家李贄之評宋江──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招安,一意報國,是忠義之烈,足成一家之說。



責任編輯:清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