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場上的豬肉攤位(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7月22日訊】中共在經濟上的煩惱很多,吃肉的煩惱只是其中之一。2019年全國肉價暴漲,2021年又全國肉價暴跌,類似的現象上個世紀農村改革之後就出現了,中共那時曾為此十分煩惱。40年過去了,同樣的煩惱依舊存在。7月19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必要時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調控調節力度,防止生豬價格大起大落。中共當局雖然現在自稱「無所不能」,連國際社會的規則都想主導,卻連一個小小的、並不複雜的吃肉的煩惱也解決不了;相反,因為它與美國打大豆戰,導致民眾為吃肉付出重大代價。
一、從肉價暴漲到肉價暴跌
2018年,中美開始經貿談判。中共為了給特朗普總統施加壓力,宣布停止進口美國豬肉,又因孟晚舟案停止進口加拿大豬肉。為補充國內豬肉供應,中共決定改從俄國進口,結果從俄國高價進口的豬肉卻帶進了非洲豬瘟。中國爆發非洲豬瘟後,大批生豬死亡;同時,養豬戶為避免因豬瘟遭受損失,提前宰殺大量存欄生豬,全國的生豬存欄量因此減少了六成。
生豬存欄數下降,自然會造成第二年的生豬供應量減少。果然,2019年全國豬價開始暴漲。2019年8月,國家統計局的消息稱,當月上旬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五成;8月中旬的十天內,豬肉價格又急升16%。民眾大喊肉價太貴,吃不起豬肉了,各地都有人在搶購豬肉。於是各地政府奉命打響了「肉價保衛戰」,共有29個省下發了20多億「買肉錢」,以補貼城市消費者。儘管如此,到了當年9月,生豬出欄價已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豬價上漲後,養豬戶逐步擴大了飼養量,但肉價漲得比豬的生長速度快。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數據,2020年7月,全國豬肉平均價格漲到每公斤56元的最高點。
緊接著,2021年年初,全國肉價開始持續下跌,這意味著養豬虧損期即將到來。果然,據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發布的數據,2021年6月21日,全國生豬價格跌到每公斤14元,僅及2020年7月肉價峰值的四分之一。這時大喊吃不消的變成了養豬戶,肉賤飼料貴,許多養豬戶和養豬公司趕緊把存欄的生豬屠宰上市,以減少虧損。據發改委分析,按目前的生豬和飼料價格推算,今後生豬養殖平均每頭要虧損804元。
目前中國的生豬存欄量正在急劇減少,而明年開始豬肉短缺將成定局,然後肉價將開始又一輪暴漲。為什麼中國的肉價像「過山車」,高時高得令消費者咋舌,低時又低得令養豬戶「吐血」?
二、豬糧比價決定生豬供應的週期性波動
生豬的飼養過程中會發生出欄量的週期型波動,養豬戶飼養豬的多少,直接受飼養成本的影響。養豬戶一般的料肉比是3.2比1,一頭豬吃3.2斤飼料才長1斤肉。飼料貴而肉價低,他們會虧本,自然就減少飼養量;反過來,飼料便宜肉價高,他們就增加養豬的數量。另一方面,生豬出欄多,肉價會下跌;生豬出欄少,肉價就上升。所以,養豬戶必須同時關心飼料價格和肉價,以此來判斷自己應該增加飼養量來擴大收益,還是減少飼養量以防止虧損。
指揮養豬戶增產或減產的市場信號是豬糧比價,也就是生豬出欄價格和飼料價格的比率。這個比率的變動原因比較複雜:飼料價格除了受國內飼料產量高低的影響,還受到進口飼料數量多少、價格高低的影響;而生豬價格既與飼養量和出欄密集度有關,也與進口豬肉的數量有關。如果大量養豬戶同時增加養豬的數量,飼料需求大增,飼料價格就會上漲;反過來,如果大量養豬戶同時減少飼養量,並且把存欄生豬清空上市,飼料價格和肉價就會同時下跌。
飼料種植和生豬養殖都受農業的自然週期約束,飼料不能今天種明天收,而豬也只能一天一天地慢慢長。飼料種植面積和生豬入欄數量的增加,雖然會根據價格變化而調整,但飼料供給量和生豬出欄量通常會推遲半年到一年才改變。這樣就出現了價格變化在先、生豬供應變化滯後的時間差。這種時間差會導致生豬存欄數量出現週期性波動,這種波動被稱為「生豬週期」。
「豬糧比價—生豬週期」是經濟研究中的一個老題目,早在一百年前德國的A.Hanau以及波蘭的S.Schmidt和S.Mandecki,就出版了分析生豬價格和生豬週期的書。但那是市場經濟情況下的研究結果,對曾經30多年實行計畫經濟的中國並不適用。也因此,中共當局和中國消費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完全沒有這樣的概念。中國大學裡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只講一些馬克思的理論,對理解現實經濟的運行毫無益處。
三、中國:從物價穩定到肉價波動
中國民眾的主要肉食消費是豬肉和家禽,所以肉食價格直接關係到民生,特別是升斗小民餐桌上的食物。可以想見,豬肉價格的波動幅度對物價漲跌具有重大影響,穩肉價就是穩物價。今年以來中國的豬價暴挫,雖然工業產品的價格暴漲,但消費者的食品價格因肉價下跌而漲幅有限,因此肉價暴跌短時期內沖銷了通貨膨脹。但今年下半年,可能肉價就要開始快速上升,於是肉價推動通貨膨脹將成為明年當局最頭痛的難題。
這樣的問題在市場經濟國家不見得那麼嚴重,因為肉價從來就是波動的。但在中國,生豬週期卻成了個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源,是計畫經濟時代的殘餘影響和政府盲目應對的不良後果。中共在計畫經濟下,曾經長時間凍結工資和物價,從1960年代到1977年,由政府集中管控的全國各機構、企業的工資沒漲過1分錢;豬肉價格雖然多年不變,但通過憑票供應來限量購買,以至於很多低收入家庭憑票買肉時寧可只買肥肉,好炸點豬油改善菜蔬的口感,為缺肉的家人補一點油腥。這種嚴格管控也養成了民眾對肉價長期穩定的印象,而當局則不得不承諾穩定物價。
在經濟改革初期的80年代,農村改革逐漸瓦解了計畫經濟對農民的冷酷盤剝,農產品開始進入市場經濟下的自由交易,農民進城直接銷售自己的農產品,於是市場價格左右了農業生產。但也因為市場價格的必然波動,肉價開始衝擊城市居民的生活。1985年,中國出現了中共建政以來的首次「豬糧比價—生豬週期」,豬肉價格隨生豬週期而上漲,到了1987年底上漲幅度越來越大。
當時,對經濟問題有話語權的保守派「大佬」陳雲,以及追隨他的國家計委對「豬糧比價—生豬週期」一竅不通。他們認為,物價上漲就是經濟過熱,必須採取強硬的緊縮措施來穩定物價。而這種做法,恰恰迎合了民眾對物價應當穩定不變的認知。當時我為國家體改委研究所撰寫《1987年中國經濟發展報告》時,專門分析了豬糧比價,用數據證明肉價波動系正常的經濟現象,不應恐慌。對農業非常熟悉又理解市場經濟規律的趙紫陽閱後,立即批給新華社的《國內動態清樣》刊登。隨後,1988年初,新華社記者曾對我做過專訪,在《人民日報》報導了我的這些分析。這是1949年以後,中國第一次討論生豬週期問題。
四、依賴美洲大豆,進口價格影響中國的生豬週期
進入本世紀以後,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出口景氣使得經濟繁榮,提升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對肉食的需求大大增加。2018年,全國的豬肉消費量達到5,540萬噸,是1978年的7倍。如此迅速上升的豬肉需求自然會帶來飼料緊張,但中共找到了一個辦法來增加飼料供應。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以後,開始大量進口飼料。進口飼料中最主要的是大豆,大豆先用於煉取食用油,荳油佔大豆重量的二成,剩下的八成豆粕就用來製作成豬飼料。豆粕屬於優質高蛋白飼料,養豬戶的料肉比最低。
2003年至2004年糧食年度,中國的大豆進口量首次超過國內產量,達到2,074萬噸;2007年至2008年糧食年度,大豆進口量增加到3,782萬噸;而到了2017年至2018年糧食年度,大豆進口跳升到9,350萬噸,10年間增加1.5倍。就這樣,中國在短短20年裡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全球大豆出口量的六成以上都被中國買走了,每年需要進口1億噸上下。即便如此,從2007年到現在,中國的生豬養殖戶仍然逃不過生豬週期。2008年、2013年及2017年出現過3次行業型虧損,如果不算2018年非洲豬瘟造成的意外,今年是第4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
中國為什麼不自己種植大豆,解決飼料短缺呢?大豆是一種低產農作物,它只能貼近地面生長,產量不高,因此種大豆收益也不高。如果中國停止飼料進口,改為國內大規模種植大豆,結果會怎樣?我做過計算,中國如果要靠國內大豆種植來保飼料糧,需要佔用至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耕地,那就會造成口糧嚴重不足。所以,在耕地總面積有限的前提下,要保口糧就沒法大規模種植大豆,只能進口大豆作飼料。
進口大豆的數量太大,中國的肉價就受到國際上大豆價格波動的影響。而大豆的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佔九成以上。中國要想相對穩定肉價,就既盼望這幾個主要大豆出口國沒有災害,又希望大豆進口貿易順利。這兩個條件裡有一個變化,大豆進口價格就會明顯漲落,而飼料價格則上下顛簸,中國人的肉食價格就會跳動起來。
五、被中共挾持的豬肉
為什麼去年中國的生豬價格暴漲,今年又如此暴跌,然後明年肯定暴漲?原因是,豬肉被中共挾持了。由於中共對美國打大豆戰,其結果必然嚴重影響正常的豬糧比價。豬糧比價被中共變相操縱之後,當然會改變生豬週期的正常波動,造成生豬存欄量大起大落。這就相當於中共挾持了豬肉的供給,而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因此被脅持了。但是到現在為止,幾乎沒有國際媒體分析過這個問題,中國的消費者也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而只是一個勁地抱怨肉價過高。
過去這一年半當中,中國的生豬行業並沒有瘟疫或其他意外因素髮生,導致肉價暴跌的主要原因是豬糧比價急劇下跌,導致養豬虧損嚴重,因此養豬戶紛紛把存欄生豬清空上市。短期內,過量的豬肉供應自然會令肉價暴跌。那為什麼豬糧比價會突然下跌呢?
正如前文所介紹的,2019年,中國的生豬存欄量因輸入了非洲豬瘟而減少六成。這種情況下,當局如果要用市場信號激勵養豬戶擴大養殖以恢復生豬存欄量,本應增加進口大豆使得飼料價格下降,從而提高豬糧比價。但事實是,2020年底,全國生豬存欄量只恢復到非洲豬瘟疫情前的九成。養豬戶對擴大養殖不太積極,與豬糧比價偏低有關。而豬糧比價偏低,又是中共對美國打大豆戰的結果。
中共長期大規模盜竊美國的技術機密和知識產權,並用貿易壁壘維持每年數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特朗普總統2018年3月22日簽署備忘錄,指責「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並根據貿易法第301條款,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試圖迫使中共改變其「不公平貿易行為」。中共拒絕承認盜竊技術機密等事實,而且於4月5日宣布,對美國的大豆等商品加徵25%的關稅;作為報復,同時改從巴西多進口大豆。
2019年,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大豆比2017年下降了44%,使得同年中國從各國進口的大豆總量減少了7%。大豆進口數量的減少,足以抬起2019年和2020年中國的飼料價格,進而壓低豬糧比價。更重要的是,巴西大豆比美國大豆每噸貴40到60美元。由於中共2019年特意多從巴西進口大豆,導致中國進口大豆總量中,巴西大豆佔65%。這樣買大豆是棄低價就高價,於是進口飼料的價格就不可避免地步步上漲。
從2019年到2020年,雖然肉價暴漲但飼料價格也飛快上漲,豬糧比價被中南海人為地壓低到養豬戶必然虧本的程度。這就是2021年上半年,養豬戶紛紛提前把存欄生豬清空的主要原因。中共為了對付美國而打亂正常生豬週期的後果,一共表現為三個方面:先是讓民眾掏錢買極為昂貴的豬肉;再讓養豬戶虧本得大吐血;2022年將再讓民眾花錢買昂貴豬肉。這就是幾年來,中共為了實施其對美方針,而挾持豬肉的全景圖。這幅圖景,描畫出了令中共頭痛的「吃肉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