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防疫,香囊不離身。(圖片來源:Pixabay)
中國古代,發生過多次瘟疫,所以歷史上也留下過一些神奇良方,例如薰香。古人除了薰香外,還會攜戴香囊。香囊,可謂是古人防疫不離身的一大寶貝。不過,要想讓邪氣不侵擾,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懷有天地正氣了。接下來,咱們就來談一談。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弱水(《山海經》記載:崑崙山北有一條河,因為不能載舟,浮力太弱,就被稱作弱水。)之西有一國家,叫做大月氏,曾派人乘坐著一種特殊的船——「毛車」,渡過弱水,向西漢朝廷進獻了三枚香料,這種香料外形像棗,大如鸞鳥的蛋。因當時長安城正發生瘟疫,宮中有很多人染上了瘟疫,於是使者請求燃燒貢香,以辟疫氣。燃燒了一枚貢香後,宮中染病的人就陸陸續續都轉危為安,不久神奇痊癒了。而且,貢香的氣味傳到了百里之外,很多天還未散盡。
據張華《博物志》記載,因瘟疫病死且尚未超過三天的人,聞到此香氣,竟能夠還魂復活。在《海內十洲記》中東方朔也曾描述過:「香氣聞數百里,死屍在地,聞氣乃活」,這跟《漢武帝內傳》中的記載也吻合,並且後者記載,此香是西域國度月支向漢朝進貢的香料,取材於「返魂樹」,因具有還魂之效而得名「返魂香」。
《黃帝內經》、《溫病條辯》、《千金要方》及《傷寒論》中,都有以薰香防疫的記載。宋代朝廷還專設太醫局和劑局,並組織專家編纂大型醫藥方書《太平聖惠方》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聖惠方》記錄了多種香療防疫的方法。古人認為病為邪雜之氣,經口鼻而入,如以藥物之味經口鼻吸入,則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
香囊屬於佩囊的一種,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在古代記載中也稱作佩幃、容臭、香袋或是香包等,如戰國屈原《離騷》有載「椒專佞以慢滔兮,鎩又欲充夫佩幃。」《禮記・內則》則云:「男女未冠笄,衿纓皆佩容臭」。香囊,一般繫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繫於床帳或車輦上。
《抱朴子・登涉》中記載:「黃帝欲登園丘,其地多大蛇,廣成子教之佩戴雄黃,其蛇皆去。」在美國人W・愛伯哈德編撰的《中國文化象徵詞典》中,有載:「黃帝部族發生了大瘟疫,聽說廣成子醫道高明,黃帝前去討教治療瘟疫的辦法,廣成子用雄黃裝包,讓他佩戴在身上,結果治好了。」在上古時期,先人就已經將香氣隨身佩戴,並達到了祛邪防疫的作用。
香囊在古代屬常見之物,像唐代仕女,沒有不佩帶香囊的。正因古人此舉,才會有美人走過,路都是香的之說。詩句亦已載明:「怪得輕風送異香,娉婷仙子曳霓裳。」駱賓王《詠美人在天津橋》詩云:「美女出東鄰,容與在天津,動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
明時,端午節佩帶香囊之風,蔚為大觀。李夢陽《汴中元夕》詩云:「玉館朱城柳陌斜,宋京燈月散煙火,門外香車若流水,不知青鳥向誰家。」一輛輛香車從門外過去了,上面全是香氣襲人的美女,可見當時開封仕女佩帶香囊的風氣之盛。
香囊造型豐富,有圓形、方形、橢圓形、倭角形、葫蘆形、石榴形、桃形、腰圓形、方勝形等等,多為兩片相合,中間鏤空,也有的中空縮口,但都必須有孔透氣,用以散發香味。頂端有懸掛的絲絛,下端繫有結出百結(百吉)的繫繩絲線彩絛或珠寶流蘇。香囊的材質也很豐富,有玉鏤雕的,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和絲繡的。
《舊唐書》卷五一說: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當挖開舊冢時,發現當初埋葬時用於裹屍的紫色褥子以及屍體都已經腐爛,唯有香囊還好好的。
祛惡氣 避邪穢
雖然各朝各代的香囊形製不同、佩掛方式及內填香料不同,但意義不外乎祛惡氣、避邪穢。
在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出土了四件比較完整的香囊(一件絹地「信期繡」香囊出土於北邊廂,另三件放在東邊廂出土的一件竹笥中),這四件香囊出土時均裝有「辟穢防病」的香藥,一個裝有茅香根莖、一個裝有花椒、兩個裝有茅香和辛夷等。陪葬品中還有盛放香草的竹笥。
茅香是禾本科茅香屬的一種芳香性植物,晾乾後具有香氣,可有用來防衣料蟲蛀。花椒用作中藥,有溫中行氣、逐寒、止痛、殺蟲等功效。辛夷則在《本草綱目》有所說明:「肺開竅於鼻,而陽明胃脈環鼻而上行,腦為元神之府,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天,所以能溫中治頭面目鼻之病。」
清代《理瀹駢文》中也有「辟瘟囊方」製作,即是以羌活、大黃、柴胡、蒼朮、細辛、吳茱萸各等份,共研細末,佩於胸前,長期佩戴預防四時感冒、可辟瘟疫。
中國被稱為醫之始祖《黃帝內經》中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什麼意思呢?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而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一定是因為正氣已經虛弱了。所以固護正氣,不受外邪侵擾,並提高了抗病能力。
不過,正氣從何而來呢?
懷天地正氣 邪氣不敢侵
南宋詩人文天祥被元軍所俘,在獄中寫下《正氣歌》:「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縱它有七種穢氣,用這一種正氣可以敵過那七種氣,還擔憂什麼呢!況且博大剛正的,是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地上的山嶽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氣形成的,在人間,便成了人的浩然正氣。
人若是隨時都保持著善良平和、一身正氣,恐怕任何邪惡之氣也都不敢靠近了。
如今,每逢端午節,依舊有很多地區在掛香包、戴香囊,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物,但是香囊的典故已經逐漸被人淡忘了。世間的每件寶物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他的故事,如果能找回寶貝存在的真實意義,我們會因神傳文化的內涵而感動,感恩造物主對我們無所不在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