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老化後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動脈硬化的風險變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血管老化,人即衰老」。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這句名言廣為醫療人員所周知,其出自十九世紀的醫師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奧斯勒博士熱衷於醫學教育,對現代醫學有諸多貢獻。
與血管和動脈硬化有關的書籍經常引用這句話,因此或許很多一般民眾也知道。
它的原文是「Amanisasoldashisarteries」。其中,「arteries」指的是動脈。
也就是說,人老了之後,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動脈硬化的風險會變高,因此人的老化定義為動脈的老化。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我提倡的則是「Amanisasoldashiscapillaries」。
句中的「Capillaries」即微血管。沒錯,意思就是「微血管老化,人即衰老」。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發明出各種檢查儀器,也可在網路上查到全球的論文。現代科學簡直是日新月異。
在基礎研究的領域中,我們透過各種實驗獲得了許多新發現,人體的結構就是其中之一。不只是血管的構造,研究者也更了解了血管的各種功能、與其他器官的關係等。對於微血管的了解也更深入。
過去,說到血管,研究對象幾乎都是動脈系統。微血管只被視為血管的末端組織。過去的研究員認為,以心臟為中心的心血管系統,以及與心臟連結的主要動脈能健康運作才是最重要的,而末端血管只具有輔助功能。研究員也認為體內三十七兆個細胞只是組成器官的零件。
然而,隨著現代醫學深入研究個別細胞以及細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血管,人們逐漸發現其各種精細的結構和微妙、重要的功能,也了解到細胞和微血管所組成的微小世界,會對人類的生命產生重大影響。
這個微小的世界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不同於我們過去所認知的人體結構。
微血管遍布體內各處,在體內流動循環,對生命有著重大的影響。(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血管遍布體內各處
各位認為我們的身體是由什麼組成的?
人體幾乎是由水分所組成。身體有60%是水分,組成身體的組織和細胞浸泡在水中。這些水分中富含氧氣和營養,是組織和細胞賴以維生的物質。
負責把氧氣和養分運送至全身各處的運輸系統稱為「血液循環系統」。血管遍布全身,負責運送氧氣和營養,以維持適合組織和細胞生存的環境。
主動脈和大靜脈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導管讓血液流通,而血管中最細的微血管,不僅有讓血液通過的功能,對維持生命也很重要。接下來我會詳細介紹各種血管的功能和任務。
各種血管的任務
人類的血液量約為體重的8%。假設一個人體重60公斤,在他體內流動的血液量就大概為5公升。血液中有45%是血球細胞,其餘為液體成分的血漿。血球細胞中約99%是紅血球,也就是所謂的「氧氣的運輸者」,其餘1%為白血球和血小板。白血球又分為嗜中性白血球和淋巴球等細胞,負責免疫功能。它會隨著血流循環巡邏全身,一旦發現有異物入侵,就會跑出血管外攻擊異物,並將訊息傳遞給細胞。也就是說,白血球就像是防衛隊,保護著人體。
心臟是血液循環的中心。心臟透過幫浦作用送出血液,血液經流通全身的血管後,會再回到心臟。將血液從心臟輸出的血管是動脈,將血液由全身送回心臟的血管是靜脈。
動脈
血液從心臟輸出後,首先會輸往主動脈。主動脈的管壁相當厚實,血液會從主動脈送往可以收縮和鬆弛的肌肉型動脈(muscularartery),並在這裡調整血壓。再從肌肉型動脈連接到小動脈,將血液送往各器官。最後從小靜脈由微管將血液送往全身。
動脈的直徑為1~30毫米,依所在位置不同,直徑大小也不同。由於從心臟輸出大量血液時會產生高壓,為了避免破裂或異物入侵,動脈的結構會非常強固。動脈具有彈性,由內膜、中膜、外膜三層組織組成。內側為薄層的細胞層,即「血管內皮細胞」,由這裡製造一氧化氮,就能維持血管的健康。
靜脈
遍布身體末梢的微血管與小靜脈連接。這裡是淋巴球通往血管外的大門,跑出血管的淋巴球,主要透過淋巴管回到靜脈。從大靜脈將血液送回心臟。血液前往肺部接收氧氣後,會再回到心臟。
雖然靜脈和動脈一樣是三層結構,但管壁相當薄。不過,動脈的結構厚實,因此受損時也能儲存血液。
而局部的靜脈在內側有皺褶狀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逆流。
心臟的幫浦作用,讓大量血液在動脈內快速流動,而靜脈中的血液循環則相對平穩、緩慢。控制血液循環速度的是肌肉。靜脈內的血液循環會隨著肌肉和身體的動作而改變。
微血管
連接動脈與靜脈的是微血管。
微血管無法用肉眼看到。微血管的直徑約只有頭髮的十分之一,大概是一百分之一毫米。全長達數千~數萬公里(有各種說法)。全身的血管,95~99%都是微血管。遍布全身的超細微血管只有在顯微鏡下才看得到,且會配合器官和肌肉而形成不同的形狀。有些呈直線,也有呈放射狀或蜘蛛網狀。
氧氣會通過微血管管壁而進入組織,其擴散的距離約為50微米(頭髮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說,若微血管沒有以每一百微米就有一條微血管的比例分,氧氣就無法運送至全身。
微血管不同於動脈和靜脈,僅由一層血管內皮細胞組成。細胞之間相互黏附,在其連結的部分被血管壁細胞(外被細胞)包圍住,防止細胞間的縫隙變太大。
看起來似乎是很脆弱的結構吧?但是,這個脆弱性正是微血管的優勢。
由於動脈和靜脈在運送血液時,必須防止血液外漏、避免異物入侵,所以擁有堅固的三層結構。
微血管的任務則是將氧氣和養分(糖、脂肪、胺基酸等)確實運送到全身37兆個細胞,並且完整回收二氧化碳和廢物。微血管會緩緩運送血液,並從縫隙中滲出與滲進特定物質。基於此,細胞間必須有適當的縫隙。
本文由世茂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別讓幽靈血管找上你:33招血管修復術,遠離老化、糖尿病、失智症》,作者:高倉伸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