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宜解不宜結」下半句是啥?(組圖)


木塊 組合
「冤家宜解不宜結」道出對仇怨的態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諺語「冤家宜解不宜結」自古至今,廣為流傳,意思是:雙方有冤仇,應當設法消解,不該繼續結冤。但下一句是啥呢?很多人卻不知道。

冤家宜解不宜結」的故事

戰國時候,有兩位士大夫經常鬧彆扭,一位名叫叔錦,另一個則叫季衡。這兩人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沒甚麽過節,可有一次兩人為一件小事爭吵起來。叔錦這人性情豪爽,剛正不阿,所以就沒把這件小事放在心上。而季衡則不同,他為人小氣,愛鑽牛角尖,從那以後和叔錦打交道時,都十分謹慎,處處提防。

一次,叔錦仗劍向著季衡快步走來,季衡以為叔錦要來殺自己呢,就立刻拔出劍來向叔錦刺去,幸好叔錦反應很快,一下躲了過去。兩人就這樣打了起來,正打得難解難分時,剛好王侯從這裡經過,就制止了他們。

王侯向他們二人詢問了經過,然後哈哈大笑起來,對他們兩人說道:「原來是一場誤會啊。季衡是你多慮了,可叔錦也有錯啊,你當初就應該和季衡以和為貴呀。冤家宜解不宜結,來來來,到我家裡喝上幾杯,化干戈為玉帛吧。」

此後,叔錦和季衡不但消除了仇怨,還結為好友。

打結的繩子
有仇怨的人應該和好。(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冤家宜解不宜結」的下半句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常以俗語口語入詩,在《嘆世之二》中就有這句「冤家宜解不宜結」,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下句,而且很重要。

我們來讀一讀全詩:

《嘆世之二》

明·唐寅

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詩的首聯講的是莫強求的道理,莫強求並不是讓人們消極地不作為,而是如第二句所言「何須苦苦用機謀」。

詩的第二聯論的是「知足」二字,不是每個人都只要有三餐飯飽即可,但一定要懂得自己的初心,明白自己到底是希望得到甚麽,唯有這樣才知道甚麽時候該適當收住。

頸聯是對生事害人之徒的勸誡。這一聯「生事」和「害人」兩個詞正倒疊用,頗為耐人尋味。而「何時了」對「幾時休」的兩個問句,也讓全詩更有說服力,充滿著哲思。

最後一聯是全詩最妙,用一句「冤家宜解不宜結」的俗語道出了詩人對世間仇與怨的理解。

有一個詞叫「冤家路窄」,仇敵往往是自己想避也避不了的,他總會出現在人生的各個節點上,阻擋宿敵前行的路,而這也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原因。

詩人連用了兩個「宜」字,加強了語氣,讓這七個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後一句是「各自回頭看後頭」,道出「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原因,不知道曾經結過的仇,會如何影響我們今後的人生。

唐伯虎的這首詩用諺語「冤家宜解不宜結」真是說到點子上,而下句「各自回頭看後頭」也很重要——有仇的人應該和好,不應該繼續結仇,要看前看後;否則,冤冤相報,害人人害,永無了時。



責任編輯:方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