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的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孝子和不肖子都是對後代子孫不好的評價,都是貶低性的稱謂,這兩個詞語在很多時候會被混用,當成同一個意思,大概就是指孩子不孝順。但是兩者真的是一樣嗎?都有甚麼區別呢?
先說不孝子。在中國的傳統價值觀里,孝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孝就是孝順父母,孝敬長輩。
古人把孝作為評判一個人品行的基礎。在家對父母恭敬順從,逢年過節行跪拜之禮,禮教嚴格的家庭每天要給父母請安。在外則要經常書信往來以報平安。
在漢代以前,寒門子弟要想入仕一個最基本的方法是察舉制,也叫舉孝廉。這裡的孝就是孝敬,廉是才能。孝代表個人品德,廉代表個人才幹,把孝放在廉前面,意思是德重於才。孝廉制度在漢武帝時期創設,由董仲舒提議。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也是按儒家的價值觀設立人才選拔制度。儒家最講禮儀、講道德,在儒家看來,孝是最基本的道德。地方行政長官定期到民間查訪,看看誰家的孩子有孝行,誰家的孩子名聲好,就擢拔誰做官。一個人要是不孝,不可能入仕。
漢代通過這種人才選拔方式宣傳推廣儒學,也使孝道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漸漸使其成為社會基本規範,並流傳至今。
孝道最基本的有四條:一是恭敬順從,不忤逆;二是贍養,在父母年老時經濟上扶助;三是成家立業,延續後代;四是父母亡故後,在家丁憂。
丁憂要求子女無論在何處,得知父母亡故後都要回家,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奔喪,並守孝三年,期間要在墳墓附近搭建簡棚,睡草蓆枕石塊吃素食,不能享樂不能歡笑不能參加任何喜慶酒席,也不能離開墓地。丁憂為期三年,但一般情況下27個月即可,第三年滿三個月就行。
狹義的孝單指孝敬父母,廣義的孝還包括祖父母乃至兄長大姐。古人講長兄為父長姊為母,尤其是父母過世後,兄長姐姐在家裡等同於父母。
再來說不肖子。「肖」的意思是像,不肖子最初的意思是不像先人,也是指道德層面的缺失。
古人對長輩非常尊重,以繼承長輩的美德為要,父母也希望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做個君子,希望孩子跟自己比較像。現在如果親朋好友對一位父親說:「您孩子跟您真像」,這位父親會很高興,因為這不僅是夸孩子也是夸自己。要是孩子跟自己不像,說明性情頑劣不守禮法,沒能繼承良好的家風。
不過後來不肖子的意義發生變化,指的是沒能繼承家業,不僅不能守成還造成家業破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敗家子。
不肖子這種說法自己可以說,別人不能說,這是一種謙稱,雖然自己未必是敗家可對外要這麼說,表示謙虛,意思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比如「我是個不肖子,沒能像父親一樣建功立業,愧對祖先。」。哪怕自己兢兢業業守住家產甚至家財萬貫、產業、能力更勝先人也要說自己不肖。
所以不孝子與不肖子的區別:不肖子指的是物質上,不孝子指的是道德上;不肖子是自己的謙稱,不孝子是他人的指責、自身的懺悔;不肖子這個詞只能自己說,不孝子這個詞自己或別人都能說。
責任編輯:小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