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適宜,卻腳部發冷,有可能是腎陽虛造成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腎虛,就是腎陰、腎陽失衡後所造成的生理現象,一說到腎虛,很多人會想到「腰痛」,其實,真正能快速反映腎臟健康情況的人體部位是雙腳。
腳與腎臟之間有一定的聯繫,如果你發現雙足異常,那就要警惕了。
1、腳底水腫
腎負責人體水分代謝、循環的工作,若腎出問題,體內的水分就無法正常排出,就會影響人體的血液循環。這些水分往身體中下部流至腳底,導致腳部積聚的細胞液過多,肌肉失去彈性,自然就出現水腫的症狀了。
2、腳後跟痛
腎的反射區在腳底偏腳跟部,若平時按摩或走路偶爾出現疼痛感,且沒有傷口、大運動量走路的情況,則可能是與腎虛、腎氣虧損有關。
3、腳部受力不均
腎氣不足時,可能出現雙腳用力不均勻的情況。若平時走路正常,而後出現腳後跟磨損情況加劇,就要留意腎臟健康。
4、腳趾甲發白、發黃
腎臟健康者,腳趾甲應該是紅潤、平滑而有光澤的,看上去血氣十足。
但腎臟受損者由於身體的血液循環受阻、新陳代謝功能減弱,導致體內水分滯留,體內易出現濕氣,就有可能會出現腳趾甲的顏色發白、發黃的情況。
5、腳部冰冷
一般來說,腳部冰冷的情況大多發生在天氣寒冷時,如果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還經常覺得腳部發冷的話,很有可能是腎陽虛造成的。
護腎不是只靠飲食
說到「補腎」就會想到飲食,養腎護腎也不一定非要靠飲食才能完成。適當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就可以增加身體的能量,從而護腎。
1、搓腳心
經常按摩足底的湧泉穴可益精補腎、促進睡眠,對腎虛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做法:兩手搓熱後,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2、揉臍腹
臍為一身元氣之本,與臟腑經脈、四肢百骸有十分密切的聯繫。按摩位於臍下3寸處的關元穴也可以按揉,對養腎補陽有一定的效果。
做法:躺臥在床上,用手掌按揉肚臍5分鐘,堅持2個月。
3、按腰部
腰為腎之府,刺激腰部的命門穴、腎俞穴有助於增加腎氣。
命門穴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與肚臍同一水平處;腎俞穴位於命門穴兩側旁開1.5寸處。
做法:將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後,分別放置於命門穴、腎俞穴處,上下按摩腰部,早晚各1次,每次約200下。
這些「小動作」也有益腎臟健康
1、腳跟健走
邁開大步,腳後跟先著地,前腳在落地的時候,後腳腳尖踮起來。用腳後跟先著地的走路方法,可以刺激腎經的穴位,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
2、挺身撞背
身體放鬆,上身後仰,用整個背部撞擊牆壁,用力適度,藉助撞擊的彈力讓身體恢復到直立的位置。每次撞擊30下左右,每天2~3次。撞背可以起到強壯腰腎、疏通經絡、暢通氣血、平調陰陽的功效。
3、提踵顛足
提踵時5個腳趾抓地,兩腿併攏,同時提肛收腹,肩部要向下沉,立項豎脊,百會上領;向下顛足的時候,身體放鬆,輕輕咬牙,可以先慢慢地下落一半,然後輕輕震動地面。
提踵可以牽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經和腎經,輕震地面則可以間接按摩到五臟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