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只不過是一個由頭……在「談話」中趙紫陽親自揭開了他與鄧小平決裂的內幕。(網絡圖片)
從《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一書中,有人讀出了趙紫陽和鄧小平的不同,有人讀出了趙紫陽和鄧小平的相似,更有人讀出趙紫陽的「民主信念」,真是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對於趙紫陽與鄧小平決裂的真正原因,卻是任何人都能從中窺之一斑的。世人對鄧小平拋棄趙紫陽的原因多有猜測,外界傳言「六四」之前鄧小平就曾想要趙紫陽下臺,「六四事件」只不過是一個由頭……在「談話」中趙紫陽親自揭開了他與鄧小平的決裂內幕。
當初,鄧小平在北京球場現身,華國鋒被迫辭職之後,鄧小平為了平衡各方,將胡耀邦推到了前臺,那麼,之後他又如何看上了趙紫陽,並在胡耀邦深受各層人士看好並愛戴的情況下將趙推上高位?
鄧小平與趙紫陽是在抗日戰爭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且鄧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打倒時,趙紫陽給予了鼎力支持。尤其是1966年打倒鄧小平時,給鄧小平安的主要罪狀就是他要搞三自一包。而當鄧小平第三次復出時,趙紫陽搞的「包產到戶」卻在四川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無疑是對鄧小平最有力的支持。所以在鄧小平重新掌權後,趙紫陽成為鄧小平的忠實擁護者。而就是這樣一個忠實的擁護者,為何最後卻與鄧小平走到決裂的那一步呢?
要說趙紫陽與鄧小平兩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鄧從趙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在整個中共高層鄧小平很難找第二個人,能像趙紫陽那樣合適來貫徹落實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鄧不惜與胡耀邦分道揚鑣,將趙紫陽推上權力的頂峰。
說到他們之間的相似,他們都主張先經濟,後政治,他們都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快速變革的年代,需要權威政治保持社會穩定……
其實,趙紫陽在上臺初期,鄧對趙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尤其在經濟改革上,鄧小平寧可壓胡耀邦而挺趙紫陽。就在「六四」前不久,鄧小平甚至要趙紫陽接掌軍委主席一職。甚至就在「六四事件」之後,江澤民執政之初,鄧在「南巡」這個有生之年最後一次的重要亮相中,還公開誇獎趙紫陽,可見鄧對趙的由衷賞識。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執政上相當順從鄧,而鄧又如此支持的人,最後卻仍然走上被拋棄的命運,它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趙紫陽在談話中表示,他雖然與胡耀邦同被鄧小平拋棄,而正好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八六學潮」,一個是「六四事件」,但實質上,他們兩人與鄧分手的原因有所不同。趙紫陽認為,鄧小平和胡耀邦分手的根本原因不是「八六學潮」,而是政見不合。他們的不合主要表現在「反自由化」上,鄧小平曾說過,「反自由化」不力,是胡耀邦作為總書記的根本弱點。在長達幾年的時間裡,鄧小平在這個問題上對胡耀邦越來越失望,說自己「看錯了人」。所以即使沒有「八六學潮」,鄧小平也會讓胡耀邦體面地下臺。而他自己,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六四事件」。趙紫陽說,自己在「六四」問題上和鄧小平結下了「恩怨」,形成了對立。
在為什麼分手的問題上,趙紫陽和鄧小平兩人都表現得比他們的追隨者高明,他們兩人對分手的原因心知肚明,所以事後很少批評對方。「六四」後,在處理趙紫陽問題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李先念作了長篇發言,陳雲講了兩句話,鄧小平則一言不發。在其他場合,鄧小平除了誇獎趙紫陽外,要批評也就一句話:「趙紫陽是自我暴露」,言簡意賅,回味無窮。同樣,趙紫陽在談話也很少批評鄧小平,想起往日恩怨,最多也就一句「君歡勝於民心」,七分感慨,三分解嘲。
當鄧在「南巡」公開誇獎趙紫陽,以「誰不改革誰下臺」之言論公開批評了江澤民之後,有很多人認為,趙有望如鄧一樣復出,還有人將此事對趙轉達了,對此,趙斷然否定了這種可能。因為他知道,鄧能三落三起,是因為當年毛澤東和鄧小平沒有「恩怨」的問題,而自己在「六四」問題上和鄧小平結下了「恩怨」,形成了對立,是不可能再被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