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嚴峻之際,多家民調顯示民眾對蔡英文執政團隊的防疫表現不滿。(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1年6月4日讯】(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臺灣疫情延燒,全臺5月發生還多次大停電,連帶使得總統蔡英文民調聲望下滑。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如果疫情到6月底仍不見好轉,有77.8%民眾支持升至4級警戒,也有55.3%民眾認同由蔡英文總統上陣,親自擔任抗疫總指揮官。另也有最新民調顯示,超過6成民眾都對蔡英文、蘇貞昌表現「非常不滿意」。
5月15日,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雙北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以及5月19日全臺進入三級警戒,當時,不少名人政客在網上打氣:「世界看好了,臺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週內解除第三級」。
不幸的是,隨著疫情升級與擴大,指揮中心在5月25日宣布第三級警戒將延長至6月14日,端午節連假結束為止。疫情爆發之際,民眾期盼著疫情能盡快得到控制,然而近期的確診數據仍令人憂心。
截至6月3日,確診人數已達9974人,死亡人數達166人。特別是疫情嚴峻的雙北地區,已經開始為四級警戒做準備,外界擔心,若疫情持續惡化,雙北居民將面臨封城的可能。
最近多家臺媒踢爆,政府防疫漏洞百出,民眾最關注的疫苗數量不足、病毒篩檢大塞車、醫療體系瀕臨崩潰,連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都出來呼救第一線醫護狀況吃緊,外界質疑,執政者口中的「超前部署」,是否只是一句口號?
自由時報引述臺灣民意基金會5月25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高達84.5%民眾擔心家人感染武漢肺炎,52.8%認為疫情失控主因為「人禍」。
民調還顯示,蔡英文聲望贊同者佔45.7%,不讚同者佔41.3%,創下21個月以來新低。蘇貞昌施政滿意度則為44.9%。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這是總統民意支持度被急遽大量淘空的罕見現象。
TVBS新聞在5月24日到27日間,也透過SurveyCake平臺做「武漢肺炎疫情與民眾疫苗施打意願網路民調」。結果顯示,80%民眾不滿意蔡英文總統施政表現,滿意度僅為18%。74%不滿意陳時中處理疫情表現,滿意者僅佔25%。
另有91%民眾擔心自身被感染,82%有意願施打疫苗,有82%民眾對政府能獲取國外疫苗沒有信心。
《遠見雜誌》5月28日公布了一份針對企業主及中高階主管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2%受訪者不滿意疫情指揮中心表現,50.5%認為蔡英文需要為目前疫情表現負最大責任,87.7%認為6月14日後警戒等級不會下降,且有78.4%對未來疫情發展不樂觀。
《ETtoday新聞雲》調查顯示,若疫情到六月底不見好轉並持續惡化,有77.8%民眾支持將三級警戒升為四級警戒;19.3%民眾則表示不支持。調查還顯示,有55.3%民眾認同由蔡英文總統親自上陣擔任疫情總指揮官;不認同的比例則為39.2%。
《蘋果新聞網》的最新即時民調,也調查了網友對總統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的防疫表現滿意度。結果顯示,超過6成民眾都對蔡英文、蘇貞昌「非常不滿意」,儘管陳時中略低,但也有過半網友「非常不滿意」。
其中,對於蔡英文的防疫表現,有近2萬5千名網友非常不滿意,佔60.6%;但也有28.6%網友表示「非常滿意」。對於蘇貞昌的防疫表現,同樣也有近2萬5千網友非常不滿意,比率高達60.8%,但同樣也有25%網友對蘇貞昌表現「非常滿意」。
至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防疫表現,有50.3%網友非常不滿意,但也有32.4%網友表示非常滿意。
據報導稱,針對民眾對蔡政府防疫表現不滿意,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表示,這波疫情來得又快又急,造成國人的不安和焦慮,也對生活和整體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對於防疫政策,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的意見,但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政府都會盡全力做到更好。
張惇涵強調,在疫情緊張的時刻,需要的是中央地方不分朝野、政府民間共同努力、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不需要政治操作、製造對立、創造仇恨。「期待國人齊心抗疫,團結防疫,一起守臺灣」。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回應表示,防疫視同作戰,這一年多以來,蘇貞昌帶領行政團隊作為指揮中心及防疫團隊的後盾,並在國人同胞的支持與團結下,一起努力守住疫情,幸能維持民眾的正常生活。
羅秉成強調,這波變種病毒又急又猛,臺灣亦難倖免,肇致提高到三級警戒的嚴重本土疫情,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與民生經濟。對於此次疫情民眾表達的各種批評與意見,政府責無旁貸,也會虛心檢討,並致力改善精進。
羅秉成說,「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只要全國能一致團結齊心,相信必能克服此次疫情,扭轉情勢,共度難關。」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