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的6月,在中國發生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中共政府進行民主化改革的學生運動,史稱學運或學潮。(圖片來源:CATHERINE HENRIETT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6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真瑜採訪報導)32年前的6月,在中國發生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中共政府進行民主化改革的學生運動,史稱學運或學潮。6月4日,解放軍荷槍實彈衝進天安門廣場對不肯離場的學生進行血腥鎮壓,槍炮聲徹底讓中共站在了自由民主的對立面。
當年參加過這場運動的學生們今天已經成了爺爺輩的人,有些人的生命卻已經在那個夏天畫上句號,此後30多年來中國大陸再也沒有發生過同等規模的民主運動,民主、自由逐漸成為禁忌之詞,學潮的失敗是所有心懷揣自由夢的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旅居加拿大的上海人侯先生今年50歲出頭,32年前的那個夏天他已經在上海的某家酒店實習了近半年,作為改革開放後頭一批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侯先生對未來充滿期望,準備畢業後要大幹一場,在事業上取得成就。
80年代末,大陸的改革開放遇到很多問題,尤其是共產黨體制的特殊性導致腐敗橫生。據侯先生回憶,1988年底,他被學校安排到上海市的一家國營酒店實習,當時他所在的專業共有40多人,都被打散分配在上海的幾家酒店工作,實習眼瞅著要滿半年,實習單位沒有發給他和其他同學們一分錢,但是每個月他和同學們卻被要求填寫工資單,後來侯先生和同學們一合計,估計他們的工資是被領導貪污了。
當時酒店管理屬於新興專業,幾乎是照搬了西方發達國家教學經驗,加上上海當時是全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富裕的城市,侯先生和同學們本來都卯足勁好好發揮一技之長,結果還沒畢業就遇上了工錢被貪污,貪污事件令侯先生和他的同學們十分窩火。
回想起「64」,侯先生說,當時的學生太年輕,沒有經驗,如果學生們再多努力一下,也許會將中國推向正軌。(圖片來源: 免費圖片 受訪者提供)
侯先生說,80年代末其實社會在思想層面上講非常開放,共產黨的很多問題都被大家拿到台面上說,媒體也整天在研究黨政分開的改革話題,總的來講不像今天在政治上有很多禁忌。因為社會大環境使然,又加上自己和同學們大多親身經歷了腐敗,1989年4月北京的學潮發生初始,侯先生和他的同學們懷著「國仇家恨」,自然而然的成為遊行隊伍中的一份子。
侯先生回憶,上海的學潮緊跟北京聲勢也非常大,他幾乎每天實習完就參加遊行,遊行的隊伍一度成為上海最繁華的淮海路和南京路上的一道風景,人民廣場那時候聚集了各個學校負責串聯的人,大家會分享北京的情況,趙紫陽慰問學生、學生代表進人民大會堂開會的消息很快就在整個上海傳開了。
當初參加遊行所到之處都是市民的掌聲,遇上路窄的地方上海市民會主動站到兩邊把寬敞的地方讓給學生,所以能參加遊行都是特別自豪的,而且學生的使命是爭取國家改革,可以說當時年輕人肩上挑著推動國家進行變革的擔子,都是舍我其誰生怕落後於他人。後來很多工廠也開始罷工,很多工人也加入到遊行中來,遊行主體也由學生逐漸演變成一場全民運動。
學潮時各界都非常支持學生,侯先生說,當時上海市政府還在外灘,就是原來匯豐銀行的大廈,當時遊行的隊伍經過市政府的時候,從市政府上面扔下整條的中華煙,就是說共產黨的官員有很多也是支持學生的,放在現在都是不敢想像的。
到後來形式急轉直下,北京學生遭遇血腥鎮壓的消息也很快傳到上海。侯先生也被學校勒令停止實習回學校進行檢討。學校更是拿分配工作相要挾讓學生互相檢舉、積極檢討。最終,侯先生因為拒絕寫悔過書而失去了分配工作的機會,他們一個年級總共有40多人,有10多位學生拒絕寫悔過書,侯先生就是其中一員。
回想起「64」,侯先生說有太多的遺憾,他說,我們這一代人現在慢慢都老了,但是中國還是專制獨裁的,國內的政治生態,不僅沒有前進反倒是一直在後退,意識形態甚至都要回到40年前。當時的學生太年輕,沒有經驗,如果學生們再多努力一下,也許會將中國推向正軌,看到現在中國的樣子只能感慨當年不夠努力。
天安門事件後,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堅持「上海不同於北京」,沒有出動軍隊清場。6月8日,朱鎔基發表電視講話稱,北京發生的事情是歷史事實,歷史事實是沒有任何人能夠隱瞞的,事實真相終將大白。朱鎔基的話一語雙關,上海也如中共所期望的那樣恢復了「平靜」,但是中共卻將自由民主永遠的關在了大門之外。